疫情升溫!新增6例本土M痘 疾管署籲「3族群」快打第2劑疫苗

▲因應世界衛生組織調整疾病名稱,疾管署修正第二類傳染病「猴痘」名稱為「M痘」,資料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疾管署今公布新增6例本土M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國內6月計新增6例M痘本土確定病例,相較4、5月各新增2例,疫情有升溫趨勢,且今年北、中、南及東部均有本土M痘病例,顯示社區M痘傳播風險仍在。疾管署提醒,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

疾管署今公布國內6月計新增6例M痘本土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4例、中部2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17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疾管署提醒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6月26日累計確診375例病例(353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新增16例(13例本土及3例境外),而6月新增6例本土個案,相較4、5月各新增2例,疫情有升溫趨勢,且今年北、中、南及東部均有本土M痘病例,顯示社區M痘傳播風險仍在。

依WHO及各國監測資料,今年全球疫情仍持續,每月平均新增近8百例病例,其中美洲區佔約47.5%最多,歐洲、非洲及西太平洋區佔17.7至13.9%、東南亞區則佔約3.6%;鄰近國家/地區以中國、香港、越南、泰國及澳洲等國疫情持續,其中澳洲5至6月病例數快速增加,韓國、新加坡及印尼等國有零星病例,另近期「南非」疫情明顯增加,檢出型別與全球多數地區流行型別相同,均屬IIb型,惟致死率高,可能與缺乏藥物與疫苗有關。

疾管署呼籲,M痘的潛伏期可長達21天,部分個案在症狀出現前1至4天即可傳播M痘予他人,所以接種疫苗為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而國際上M痘疫情持續,國際旅遊頻繁,暑假假期、七夕情人節將至,社交活動頻率大增,提醒民眾注意個人防護,除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的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

另外,疾管署也呼籲,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的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

疾管署提醒,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關鍵字: M痘 性病 M痘疫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