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天氣炎熱,若有頭暈現象出現,應先至陰涼處散溫,補充水分。(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連日高溫飆升,體感溫度飆破40度。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提醒,目前急診因為熱衰竭就診的患者,大多都是出現頭暈、有點脫水的熱衰竭現象,也以長者為多。她提醒,除了老人家要留意外,若有臥床、無法說話、表達不適的族群也一定要特別注意,假設家中沒有開空調,導致熱傷害。
衛福部統計,6月1日至25日熱傷害就診總計515人次。田知學說,急診近日因為熱傷害或熱衰竭就診的患者,大多會有頭暈、脫水的情況,也以長者族群為多。她表示,會觀察到個案嘴唇較乾、脫水的症狀。她提醒,若前一天睡眠不足,隔天若有早起聚會或健行活動建議先取消,且即便待在外面,也不要待在過熱的天氣底下太久。
田知學提到,若有出現頭暈等症狀,可先到陰涼處散溫,多喝水,並用濕毛巾擦拭身體,若還是不舒服就要盡快到醫院,否則嚴重可能會昏倒或中暑。她指出,除了室外高溫,家裡不夠通風也會有風險,另外還有不會說話的臥床患者,有時候家屬還是會幫忙蓋被,但太熱導致體溫高,以為是感染送到醫院,發現可能是熱傷害。
田知學表示,若在夏天家中沒有開空調,一定要留意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不適的族群。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高溫濕熱的環境下,水分若補充不足,加上人體的水分流失,可能會引起脫水或熱傷害,提醒嬰幼兒、長者、戶外工作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等族群,穿著涼爽的衣服材質,待在通風處,每工作一段時間,適度休息,定時定量補充水分,切勿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冰水,並及時注意自身身體狀況
國健署指出,預防熱傷害口訣「涼、補、心」,涼是「保持涼爽」,穿著寬鬆、淺色衣服,並適時開窗通風搭配電風扇,促使室內空氣流通,若需要開冷氣,溫度建議設定在26至27度,並可搭配電風扇,達到室內降溫效果,出門可選擇有冷氣的公共場所,避免悶熱的環境。
補是「補充水分」,國健署表示,水分佔人體約70%,一般民眾應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因為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也避免瞬間大量補充水分或冰水,造成身體不適,且不以酒精及含糖飲料取代。另外,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應遵循醫師建議。
心為「隨時留心」,留意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氣象高溫警訊,國健署表示,儘量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出門,可選擇再晚一點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務必迅速設法保持涼爽降低體溫、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需立即就醫或請人協助撥打119,轉送至醫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