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餐都吃粽子!連6天沒大便 醫檢查:有腸阻塞

▲▼端午節,粽子,肉粽。(圖/記者許宥孺攝)

▲醫師提醒,糯米食物對於腸胃負擔較大,也有不少患者在端午過後因不適就診。(示意圖/記者許宥孺攝)

文/常春月刊

端午佳節,少不了粽子這項應景美食,許多長者在佳節期間更是以粽子為每餐主食,幾天下來導致腸胃科門診求診者增加。一名76歲的陳爺爺三天都以粽子代替每餐米飯,導致腹脹疼痛,甚至連續六天都無法排便,吃了軟便劑也不見改善,來到醫院急診。急診醫師問診了解陳爺爺近日飲食情況與過去病史後便將轉診至肝膽胃腸科,透過腹部X光與電腦斷層發現陳爺爺有腸阻塞的情況,因此給予內科藥物治療,五天後陳爺爺腸蠕動恢復正常,順利出院。

糯米食物對腸胃負擔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無論南粽、北粽或鹼粽,其主要食材都是糯米,但糯米本身纖維含量少,且烹煮後會產生膠質,吸水率強、黏性極高,對年者者而言腸胃負擔大。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龔子翔醫師表示,每年端午連假過後,門診總會增加許多因腸胃不適而就診的案例,其中以年長者居多。原因在於隨著年紀慢慢增長,長者的腸胃機能會逐漸退化,包括腸胃道的蠕動變慢、消化液的分泌減少等,導致消化與吸收不良,進而導致腸阻塞。

腸阻塞指的是食物與水分無法通過小腸進到大腸,因而鬱積於小腸,導致小腸脹大,出現疼痛、嘔吐、腹脹與便祕四項臨床表徵,一般可透過內科藥物治療達到改善。但若是沒有及早發現被治療,小腸內累積的過多腸液會使腸黏膜屏障受損,腸道內的細菌會穿過屏障侵襲正常無菌組織和器官,此時便很有可能產生腸穿孔、腹膜炎與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食用粽子 注意3大事項

龔子翔建議,若是想應景吃粽子,在食材、份量及沾醬上需要特別注意:

1、食材:建議以五穀雜糧類的粽子取代糯米粽,多選擇菇類、堅果類的內餡,以利腸胃消化。

2、份量:一般常見的粽子大小相當與一碗白飯,但熱量卻是兩倍不等,因此建議每餐以半顆為限,取代白飯為當餐主食。

3、沾醬:甜辣醬、醬油膏每10克的鈉含量高達405毫克,一餐下來可能會用到30克不等,很容易造成每日納攝取過量,建議盡可能不要沾醬。

謹記一高三低飲食原則 避免身體負擔

此外,也建議應秉持高纖、低糖、低油、低鹽的「一高三低」飲食原則,搭配川燙的深綠蔬菜,維持營養均衡。餐後也要記得進行適當的運動,如快走、慢跑、踩腳踏車等,消耗熱量的同時也有益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歡度端午佳節的同時也要注意腸胃保健,龔子翔提醒,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病的銀髮族群應少吃粽子或忌口。如若出現腹脹疼痛等無法緩解的情況時,應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切莫貿然服用市面上的胃藥,避免造成急性肌張力不全等副作用。

延伸閱讀:
·粽子難消化「放冷吃or熱熱吃」好?營養師解答 餐後吃這類水果也助消化
·吃粽子消化不良! 營養師大推「5個標配食物」消腹脹、解便秘有感:高麗菜絲上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