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蟬聯9年食物中毒之王。(圖/食藥署提供)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近期食物中毒導致腹瀉事件頻傳,且相關案件都檢出「諾羅病毒」感染。衛福部食藥署今指出,諾羅病毒是近9年食物中毒的第一名,過去3年就有437件、多達5077人因諾羅病毒上吐下瀉。毒物醫師也提醒,除了食物會造成感染之外,感染者的排泄物或嘔吐物也有傳播風險,「細小嘔吐的粒子」飄浮到空中也可能會造成感染。
「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括「未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是食用遭污染的食品」,常造成患者「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發燒」等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食藥署統計,諾羅病毒在民國104年到112年,是發生食物中毒病因第一位,而在112年有通報187件、111年137件、110年113件。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許仁毓指出,諾羅病毒全年盛行,傳播高峰期在每年11月~3月,該病毒傳播力強,少量就可以致病,主要途徑是糞口傳染,包括吃到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值得注意的是,感染者的嘔吐物也有傳播風險,細小的嘔吐粒子飄在空中就有感染的可能。
許仁毓說,酒精或乾洗手液無法殺滅諾羅病毒,因此飯前、飯後及如廁後,須確實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將雙手洗淨,並減少觸碰口鼻,養成良好個人及食品衛生習慣。
食藥署也強調,餐飲業者首重衛生管理,除手部清潔外,務必要加強維護環境衛生,定時使用漂白水消毒廚房、廁所及餐飲等環境,烹調器具應保持清潔,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另外,貝類等水產品具有濃縮病毒能力,若生食來自於受污染水域的水產品,則有可能造成諾羅病毒食品中毒,因此水產品應徹底加熱後食用,切勿為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的風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