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生產後出現胃不適,檢查發現急性膽囊炎。(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一名30歲的女性在生產後,不時感覺胃不適,特別是在吃完東西後,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一年內也反覆發生3次。但後續出現從胃痛到背,連帶想吐、全身虛弱無力、發冷等症狀,觀察小便較深色。醫師懷疑是急性膽囊炎,檢查就發現有許多「密密麻麻的膽結石」膽腫脹;抽血更驗出肝指數破千。
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提到,先前有一位30歲女性生產後,不時感覺胃不舒服,特別是剛吃完東西,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僅是吃藥就撐過。不過,一年內反覆發作3次,醫師表示,後來患者不只胃痛,甚至痛到背後,連帶出現想吐、全身虛弱無力、發冷感。
林相宏說,病患小便也較深色,當下就懷疑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的急性膽囊炎。不過,病人說自己自己懷孕前照過超音波,當時膽的狀況很正常,而醫師仍建議再檢查一次。結果發現,膽有密密麻麻的膽結石,雖然不到0.5公分,但已經造成膽有腫脹情況,引起急性膽囊炎。
林相宏表示,經過抽血、驗尿,肝指數破千,飆到正常的40倍以上,且有明顯黃疸。
林相宏提醒,懷孕是膽結石好發的時期,孕期雌激素增加膽固醇濃度、黃體激素讓膽囊收縮變慢,使膽汁變濃稠, 容易淤積變成膽泥,增加30%膽結石的機率,約10%的孕婦在懷孕的後期會產生膽結石,但只有1%會真的產生症狀。醫師說,雖然有些石頭產後會自行消失,但高達8成會伴隨一輩子。
因此林相宏建議,可多吃高纖維食物,有助於保持膽囊健康,包括蔬菜、水果及堅果;並選擇合適的脂肪,不飽和脂肪和Omega-3脂肪有助於預防膽結石,如深海魚、植物油、堅果類;而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往往會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包括豬油、奶油、牛肉、全脂牛奶。
林相宏指出,減少糖和其他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如精緻麵包、餅乾和薯條;並控制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患的三酸甘油酯通常較高,情況與膽結石風險增加有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