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注意!進入毒蛇咬傷好發期 專家揭5大處理重點:拍照記特徵

▲▼疾管署科長鄭雅芬說明台灣常見六大毒蛇。(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科長鄭雅芬說明台灣常見六大毒蛇。(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每年有約千人遭受毒蛇咬傷,疾病管制署提醒,清明連假到來,因為近期氣候溫暖潮濕,蛇類活動力增加,已經開始進入蛇咬好發時期。專家提醒,如果被蛇類咬傷,一律視為毒蛇處理,儘速就醫,而且事發當下有5件事情要做,特別是記下毒蛇的外觀特徵,有手機最好可以拍照,無法拍照則建議記下發生地點,讓醫師可以搭配咬傷傷口來做判斷。

國內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有毒蛇、獸醫專業的疾管署科長鄭雅芬說明,國內毒蛇咬傷通報從每年4月開始上升,8月達最高峰,而被毒蛇咬傷的治療方式為注射抗蛇毒血清,療效可以達到99%以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六大常見毒蛇,分別是鎖鏈蛇、雨傘節、飯匙倩、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鮐。(圖/疾管署提供)

▲台灣六大常見毒蛇,分別是鎖鏈蛇、雨傘節、飯匙倩、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鮐。(圖/疾管署提供)

鄭雅芬提醒,民眾如不慎被毒蛇咬傷請保持鎮定,牢記「五要五不」。其中五要為: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

鄭雅芬解釋,被毒蛇咬傷一定要記住蛇的特徵,如果記不住、手上又沒有手機拍照,可以和醫師說哪些地點咬到,可以用地點和傷口來判斷,給予合適用藥。而因為咬傷傷口很快會腫起來,平常戴戒指、手環、手鍊、腳鍊等要趕快拿下來,避免腫脹肢體造成正常組織二度傷害。另為了避免毒液擴散太快,例如手臂咬到時,靠近心臟處可以包紮,但不要包太緊,留一點縫隙,然後大概每半小時要鬆開一下,避免正常組織受損。

▲▼毒蛇處置衛教。(圖/疾管署提供)

▲▼毒蛇處置衛教。(圖/疾管署提供)

▲▼毒蛇處置衛教。(圖/疾管署提供)

至於被蛇咬不要做的事情,鄭雅芬說,電視上常演割開傷口放血,這會造成組織二度傷害,加重傷害又無效;而用嘴巴吸出毒液也是不行的,如果嘴巴有傷口,吸毒液有可能反而導致中毒,救人不成反而讓自己也受害。也應該避免冰敷,這可能會造成組織壞死,另有些人因為疼痛想喝酒緩解,但這些刺激性飲料可能會加速毒液作用,應該避免,最後是不延誤就醫,避免耽誤治療時機。

疾管署指出,清明連續假期即將到來,且近期氣候溫暖潮濕,蛇類活動力增加,特別提醒民眾如至野外或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應做好自我保護,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進入樹叢及草堆,要打草驚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並避免在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蛇類易出沒的時段及地方逗留,以免遭毒蛇咬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