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便秘4天大不出來,衝急診剛問診完「突全瀉出了」。(示意圖/記者林緯平攝)
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
一名50多歲男子因4天沒排便,肚子脹氣嚴重,於晚間焦急地掛急診,經醫師快速問診與理學檢查後,證實是「為屎所困」,立即開立灌腸藥物。但他才剛輸入完指令後,患者光速般地衝進廁所,經過20分鐘後,面帶微笑地走出來,直呼,「我已經有大出來了,不用幫我灌腸啦」,大讚馬桶旁有扶手可以抓「這樣超好用力!」讓醫師聽了哭笑不得。
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在粉專《急診男爸one》PO文分享,該名患者4天沒大便、肚子很脹,想大又大不出來掛急診,看他一臉很急的樣子,在問診檢查完畢後馬上開立灌腸藥物,要替他解決「難解之屎」,豈料才印完藥單,患者一溜煙跑進廁所,一去就是20幾分鐘。片刻過後,看他歡愉地走出廁所,如釋重負地說,「醫生,我已經有大出來了,不用幫我灌腸,你們急診的廁所好上很多,馬桶旁邊有那個手把(扶手)可以抓住,這樣超好用力的啦!」
患者透露,先前在家裡馬桶上坐好久都上不出來,但在急診室廁所扶手的輔助下,4天的宿便全部排光光。讓醫師聽了當場愣住,笑回,「我都不知道我們急診廁所有這麼讚啊。」也希望患者別再有下一次了。
▲急診室廁所的「扶手」成為患者口中的便秘剋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廁所「扶手」是便秘剋星?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接受《ETtoday健康雲》採訪時說明,是「深蹲出力」的幫忙,有些人覺得蹲式馬桶比坐式馬桶好上大號,也類似這原理。因排便是腹部、骨盆及肛門的協調運動,絕對不只靠肛門施力,對於糞便質地不硬、但排便很費力者而言,改變排便姿勢,可間接調整乙狀結腸彎曲度,對排便順暢度確實有幫助。
鍾雲霓認為,可以試著將坐姿排便改成蹲姿,或在腳下墊個矮腳凳、稍微彎個身幫助出力。她說,有扶手扶、用力類似深蹲出力,比癱軟地坐在馬桶上更容易排便。此外,她表示,也可以微幅地抬起屁股離開馬桶坐墊,以深蹲姿勢排便,但前提是下盤出力穩定,否則一不小心摔倒就糗了。
▲腳下墊個椅子,有助於排便更順暢。(示意圖/記者趙于婷攝)
鍾雲霓曾提到,臨床上定義的正常排便,是3天1次至1天3次都算正常,如果不是每天排便族,不要因此緊張或想盡辦法只為了刺激排便。因為排便習慣和飲食息息相關,建議可先從飲食調整做起,多吃青菜水果、補充纖維質和水分,當飲食效用不佳時,適時使用介於健康食品和藥物間的酵素纖維錠、纖維粉,予以腸胃暫時的協助。
同時,運動的重要性也不能忽略。鍾雲霓指出,如果缺乏適度運動和鍛鍊,很容易出現骨盆肌群鬆弛無力的問題,無論是跑步、游泳、有氧訓練,對訓練骨盆腔肌群和幫助排便都有助益。
鍾雲霓說,通常最容易促進大腸蠕動的時間是在「早晨起床」時,此時腸胃剛醒,若起床空腹時喝一馬克杯的室溫涼開水,就能觸動腸胃道蠕動的反射,帶來便意。她也提醒,排便時不要一邊看書或滑手機,一有便意進入廁所,務必在5~7分鐘內將直腸排空,才能減少肛門持續受壓的時間。
鍾雲霓也提醒,若便秘多天、引起腹痛,仍要考慮就醫,臨床上也曾有患者因為大腸癌腫瘤導致腸阻塞,必須進一步釐清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