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冰冰箱「最佳時機」曝光!營養師:等放涼是錯的

▲▼營養師傳授吃年菜不發胖「5原則」             。(圖/Unsplash、Pexels)

▲過年吃不完的剩菜,該如何保存、復熱,也是一門學問。(示意圖/Unsplash、Pexels)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你們家圍爐後的年菜也從「除夕吃到開工」嗎?不少婆婆媽媽認為要把菜放涼後再冰冰箱,營養師宋明樺警告「這是錯的」,並強調食物容易受汙染的危險溫度帶為5~60°C,而台灣一年四季都處在這溫度,當食物放於室溫時間越長,細菌複製數量就越多,因此吃飽後「手摸盤子溫溫的」即可冷藏,溫度急速下降以減少細菌滋生,別等到睡前才冰。

宋明樺在健康2.0頻道中說明,隔夜菜得徹底加熱,不要溫溫的就吃,加上反覆加熱水蒸氣不斷流失,使得料理越來越鹹,不論是菜餚還是湯底、佛跳牆,尤其對於家中有長者或三高患者,建議烹調者於反覆加熱時多加水或辛香料,都能避免味道越煮越重而影響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取出隔夜菜復熱,宋明樺建議,得先評估「這餐要吃的量」,千萬別冰進去多少、又拿出來多少,取當餐要吃的量謹慎復熱,並於該餐吃完,避免反覆加熱。

▲不用一小時就能搞定 用大同電鍋就能做的簡單鮭魚料理。(圖/記者黃士原攝)

傳統電鍋保溫,無法一直維持在超過60°C的狀態。(示意圖/記者黃士原攝)

有很多人習慣將食物放進「傳統電鍋保溫」,深信這樣就不會壞。對此,食藥署表示,電鍋品牌、型號不同,無法保證保溫時都能維持適當溫度,若不小心落入7~60°C的「危險溫度帶」,反而容易幫助細菌大幅滋生。

食藥署說明,傳統電鍋運作原理是利用外鍋底板電熱管加熱,當外鍋水量蒸發殆盡,外鍋底板溫度便會開始飆升超過100°C,此時會觸動底板偵測溫度裝置而停止電熱管加熱,電路切換至保溫電路,進行約65°C的保溫功能。但不同品牌或型號保溫溫度可能不同,而且傳統電鍋鍋蓋也非完全密封,較難確定保溫時,可以一直維持在超過60°C的狀態。

因此,使用傳統電鍋保溫食品,若不小心落入「危險溫度帶」的溫度,反而容易助長細菌滋生,保溫時間一旦太長,食品容易有腐敗變質的情形發生。食藥署提醒,餐點製備完畢後,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最好保溫在60°C以上,或盡快冷藏(7°C以下)或冷凍(-18°C以下)保存。

▲▼冰箱,冷藏,保鮮盒,便當。(圖/記者鄺郁庭攝)

▲以玻璃容器分裝食物,能避免微生物生長。(示意圖/記者鄺郁庭攝)

營養師劉怡里則推薦,存放食物時最好使用玻璃容器分裝,密閉的空間阻斷氧氣,能避免微生物滋長,酸性食物如有添加番茄醬或醋的料理,選用玻璃容器較佳,且可直接微波很方便。最後她也提醒,冬天剩菜剩飯建議於室溫放置2小時內必須放至冷藏,夏天因高溫炎熱,在室溫放置1小時內就得冰冰箱。

對於許多自認有「鋼鐵胃」的網友,為了不浪費,一鍋湯可連吃一週。劉怡里直言,「那是你免疫力好」,但對於免疫力差的老人、小孩,或是有三高的患者而言,恐影響腸胃功能。雖說人體有抵抗微生物的機制,但偶爾為之,常吃剩菜剩飯,會促使腸胃道壞菌增加、免疫力下滑,因此建議食材新鮮吃還是最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