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互助成立共生社區 包辦臨時托育、手機教學「還幫抓逃雞」

▲▼林投好客廳推動共生社區,讓在地老小互助 。(圖/弘道基金會提供)

▲林投好客廳推動共生社區,讓在地老小互助 。(圖/弘道基金會提供)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政策成為各界關注重點,為減緩照顧壓力、化解孤獨感,藉由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共助」成立了「共生社區」。像高雄「林投好客廳」在住宅一樓空間,設計開放式廚房、孩子圖書遊戲區和活動區等,成為跨世代共融的共生社區大樓,不只是安全的臨時托兒空間、長輩也可在這裡感受濃濃的人情味。

長照政策除了老有所照護,預防照顧政策相輔。為了減緩照顧壓力、化解社會孤獨感。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提到,藉由跨年齡、跨族群的自助或互助、共助,成立了「共生社區」。可說是超高齡社會下,因應照護資金與人力不足而發展出的新思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若綺提到,源自於日本「共生社區」,台灣推動共生社區模式有2個優勢,如台灣富有人情味的互助社會,加上全台已有近5千個社區據點可做為推動共生社區起點。她說明,現代人愈來愈多選擇住在社區大樓中,很常住在同一層樓也互不相識,無法互助,但透過共生社區的推動

高雄市青銀共居的大同社會住宅中,將一樓空間作為社區據點,以社區客廳為概念成立「林投好客廳」。李若綺指出,空間設計有開放式廚房、孩子圖書遊戲區和活動區等,除了作為日常據點活動外,也規畫多元的跨代活動,店家住民專長經驗分享等,促進居民彼此認識、互動,進而成為跨世代共融的共生社區大樓。

▲▼林投好客廳推動共生社區,讓在地老小互助 。(圖/弘道基金會提供)

▲共生社區長輩除了會看顧孩子,也一起照顧社區花圃。(圖/弘道基金會提供)

李若綺舉例,孩子放學後可以先到林投好客廳,長輩會幫忙看顧陪伴寫作業,年輕父母不用趕時間接送;長輩或青年住戶也會分享拿手料理或食材;社區青年幫忙長輩所需,如手機教學等。她提到,喜歡種植花花草草的長輩們更自發設立澆花排班表。

社區的一位媽媽提到,大家彼此認識,臨時有需要的時候也可以有一個安全的托兒空間,真的讓人很安心。一位奶奶表示,來這裡和鄰居、年輕人、小孩都會有互動,有好吃的東西會彼此分享,有需要幫忙看小孩一下,都可以找到人互相幫助。

另外,台東鹿野的瑞隆社區是典型青壯年人口外流嚴重的偏鄉農村,社區居民主要就是老人和小孩,為了減少代溝和疏離問題,希望藉由推動共生社區來化解問題與增進代間互動。因應社區老小居多的現況,李若綺說,第一步就是打開據點的門歡迎孩童、青少年一起來和長者玩桌遊、暑假舉辦老幼營隊活動。

李若綺說,第二步就是在據點空地一起養雞,放學後小朋友也會到社區做功課,老人家聽不懂據點上課內容,小朋友會幫忙教長輩;老人家發現社區的雞跑走了,國中生還會幫忙抓回來。70多歲的阿嬤也說,有小朋友來據點之後就比較熱鬧了,感覺就像自己的孫子。

李若綺直指,近年發現預防照顧第一線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正面臨服務對象與志工雙重老化,還有潛在服務對象不易走入據點,面臨轉型難題;因此在「共生型據點培力計畫」上,未來將持續培育31個社區據點和在地社區組織發展「共生社區」模式。

▲台東鹿野瑞隆社區推動互助的共生社區,國中生幫社區阿嬤抓回逃雞。(圖/弘道基金會提供)

▲台東鹿野瑞隆社區推動互助的共生社區,國中生幫社區阿嬤抓回逃雞。(圖/弘道基金會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