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大便<3次「失智風險多1.8倍」!研究曝殘酷原因

上廁所,便祕,便秘,尿尿,馬桶,脫褲子。(示意圖/記者林緯平攝)

▲日本有研究發現,排便次數少、糞便較硬者,未來罹患失智症風險也增高。(示意圖/記者林緯平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你有天天排便嗎?排便不順不只是腸道問題,也跟未來失智的風險有直接相關性。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根據日本國家癌症中心的研究指出,與每天都有上大號的人相比,每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的男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1.8倍、女性則高1.3倍;此外,糞便堅硬者得到失智症的機率也較高。

陳威佑在粉專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發文引述諾貝爾獎得主Metchnikoff「人類的死亡從大腸開始」的說法,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他表示,排便不順不只是腸道問題,糞便為身體75%毒素排出的方式,一旦排解不順暢,可能影響身體正常功能。而最新研究論文顯示,排便次數直接與未來失智症風險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威佑說,日本國家癌症中心針對4萬人進行研究,發現與每天排便的人相比,每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的男性,罹患失智症風險約多1.8倍、女性則多1.3倍,「數據顯示,排便次數越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越大」;再進一步分析糞便狀態,發現大便堅硬者,罹患失智症機率也較高,比大便正常者,男性高出約2.2倍、女性則高出約1.8倍。

▲▼ 上廁所,如廁,大號,大便,便祕。(圖/CFP)

▲因糞便滯留於腸道內時間變長,使得壞菌滋生,進而引起全身發炎、自由基增加。(示意圖/視覺中國)

癌症中心負責人澤田指出,這是因為「過硬的糞便」或是「減少排便次數」,大多是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所導致,而過長的糞便滯留時間,相對的會滋生更多壞菌,這也會引起全身發炎、惡化,和自由基增加等問題。

除了日本癌症中心的研究外,陳威佑說,阿茲海默症協會今年也發表研究指出,便祕與認知老化和衰退有關,長期便祕者的認知能力會惡化。該研究追蹤超過10萬人,發現與每天排便1次者相比,便祕者的認知能力明顯較差,相當於認知年齡多了3年,認知衰退機率增加73%,且能產生丁酸的丁酸球菌會減少。

▲▼長照,老翁,輪椅,失智。(圖/Pixabay)

▲長期便祕者的認知能力會惡化。(示意圖/Pixabay)

陳威佑進一步說明,丁酸能影響神經傳遞物質的合成與釋放,對於認知功能正常運作至關重要;而丁酸球菌減少可能會增加腸道通透性,使得某些有毒的代謝物質被運輸至大腦,進而增加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積聚,「這些異常蛋白質的積聚可能損害神經元,影響神經元之間的正常通信,進而影響大腦的功能,造成阿茲海默症、老人痴呆提前找上門。」

陳威佑解釋,便祕會造成腸胃好菌減少,因而影響免疫反應與神經傳導,再影響到認知能力。他提醒,若本身有便祕困擾者,請多攝取蔬菜、勤運動;如果是因痔瘡問題而引發排便不順或便祕,也應及早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