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主中心於110年攜手北市聯醫共同開發聾人聽障者的友善諮商模式。(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至今邁入5周年,統計至去年底累積簽署人數達6.8萬人,且簽署量逐年增加,不過,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指出,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做為長照最後一哩路及社會重要安全防線的病主法,目前國內成年人總簽署比例未達1%,仍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
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6日施行,內容保障成年且心智健全者可透過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簡稱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簡稱AD)來保障自己在面臨五種重大疾病(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不可逆轉昏迷、極重度失智及其他政府公告疾病)時的醫療自主權,守護告別時刻的生命品質與尊嚴。
▲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流程。(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簡介)
病主法上路滿5周年,病主中心指出,截至112年底累積總簽署人數達6萬8千人,112年單年度簽署量約2萬4千多人,和前年1萬2千多人相比,簽署數顯著增加,分析原因,推測為疫情緩和、各界共力努力、政府獎勵措施、民眾意識逐漸抬頭等因素造成簽署數明顯變化。
不過,統計國內成年人約1960萬人,換算下來目前總簽署量僅不到1%,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簽署量的提升確實迫在眉睫。此外,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友善程度與「合理調整措施」的實踐,更是關乎弱勢者是否能完整受到病主法保障的關鍵。弱勢者極易因疾病纏身、資訊落差,及其身障狀況造成溝通與行動困境,難以完成諮商並簽署,進而被排除在權利保障之外。
▲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病主中心持續於民間募集資源,推動「弱勢創新服務方案」,並依照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合理調整措施原則來設計方案內容,除募集善款補助弱勢者與其家人的諮商費用外,更與北中南東23家綠色通道醫院夥伴,及7家社福單位夥伴共同開發、推廣多元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友善模式。
其內容包含:為臥床病友提供到宅諮商、為聽障/聾人朋友ACP提供手語翻譯等,使其更符合各族群的需求,並建立完整資源媒合體系讓服務可近性大幅提升。至今已幫助超過一千名弱勢者與其家人完成「終身大事」,更創造許多感動的生命故事。
病主中心指出,我方樂見政府單位有機會開放更多免諮商費的可能,而降低門檻同時必須注重相關配套,因量的提升易忽略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品質及對弱勢者的友善措施,可能變相造成當事人仍未能完整理解簽署內容,或後續面臨最後一哩路時仍不知所措的狀況。
病主中心呼籲,相關單位給予第一線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更大的支持與能量、推出完善的ACP品質檢核制度並建置完整的病主法善終啟動SOP,並持續共力提升一般民眾的死亡識能,兼顧量與品質的同時提升,為未來超高齡社會及下一個五年扎根。
▲▼病主法為何不是安樂死?(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差異(下)。(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簡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