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度下降!醫揭2原因 預估明年繼續降

▲▼台灣2020年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度下降。(圖/記者張乃文攝)

▲台灣2020年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度下降。(圖/記者張乃文攝)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腎臟病可謂台灣新國病,甚至冠上「洗腎王國」稱號。不過,台灣腎病年報公布最新數據,台灣2020年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度下降;且40至64歲的發生人數也逐年下降。醫師指出,數據可能與新冠有關,這是其一原因,但早篩早治的觀念,達到廣擴照護量能,同時提升民眾對於腎病的正確觀念;預估明年也有信心持續朝下降趨勢。

台灣是「腎臟病正在消失中的國家!」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及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今(20)日共同舉辦「腎臟病照護績優機構記者會」。會中,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台灣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次下降,2020年長期透析的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525人,和2019年發生率相比,首度下降0.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麥斯指出,以透析年齡標準化來看,發生率也呈現穩定下降,40歲至64歲發生人數逐年降低。他強調,雖然持續朝下,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台灣腎臟病人數推估,仍高達263萬人。

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尚志則說,明年整體人數和新病人趨勢都會下降,「未來只會更好。」他表示,整體病例在過去3年因為可能因為新冠肺炎,有一部分的長者過世,但隨著病識能提升,了解肥胖、三高和止痛藥使用都是高風險因子,對於控制和保護也能更進一步。

▲▼血液透析,洗腎      。(圖/記者徐文彬攝)

▲台灣2020年洗腎發生率5年來首度下降。(圖/記者徐文彬攝)

黃尚志提到,其實日本的洗腎發生率約6、7年前出現下降,台灣也已經出現轉折,預估未來會繼續降低。

中華民國長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則說,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仍有民眾對於腎病觀念有錯誤認知,像是尿裡有泡泡並不代表一定是腎臟不好,因為蛋白尿初期是無法用肉眼觀察,需進一步詳細追蹤;而確診慢性腎病若是初期或中期,還是可透過飲食、藥物或運動來保護腎臟,不受進一步傷害。

根據台灣腎病年報,透析發生率從2016年的每百萬人口493人,2017年504人、2018年523人、2019年529人;2020年每百萬人口525人,近5年來首度下降,降幅約0.6%。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