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死亡冠軍!王樂明揭「卵巢癌4症狀」:常以為是其他疾病

月經,生理期,經期,經痛,肚子痛,MC(圖/達志/示意圖)

▲卵巢癌症狀包括脹氣、消化不良等,常被誤認是其他地方生病。(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婦科死亡冠軍,有「沉默殺手」的卵巢癌,因為症狀難以辨認,如脹氣或消化不良等,常常被忽略。醫師提醒有5種人是高風險族群,要特別小心,像是家族史,或沒生產經驗者,因為卵巢不斷工作、不停排卵,若有個訊號出錯,就可能癌化。

婦產科醫師王樂明在「健康2.0」分享,卵巢癌有許多症狀,包括脹氣、消化不良、便秘或頻尿等,但這些症狀常被認為是其他地方生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樂明也提醒,5大高風險族群要特別小心:

1.家族史:家中女性曾得過卵巢癌,要非常警覺。

2.基因突變。

3.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曾長巧克力囊腫等病變。

4.沒生產經驗:因為卵巢不斷工作、不停排卵,若有個訊號出錯,就可能癌化。

5.初經太早、停經太晚:操練時間更久,一般初經12歲、停經約50歲。

衛生棉,月經,生理期。(圖/記者李佳蓉攝)

▲初經太早、停經太晚者,也是卵巢癌高風險族群。(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另外,日常生活中有些行為也可能導致罹患卵巢癌機率上升,雙和醫院婦產科顧問醫師賴鴻政曾說,2019年歐洲研究將卵巢癌患者與正常人陰道中的菌叢進行分析,發現兩者陰道菌叢生態有異。而過度頻繁的灌洗陰道會影響其中的細菌生態,增加罹卵巢癌風險,因此他呼籲女性應盡量減少此動作,以免影響正常保護陰道的菌落,可透過改善陰道菌落生態以降低得到卵巢癌機率。

賴鴻政進一步提到,近來有研究發現,卵巢癌並非自卵巢「自己長出來的」,而是由旁邊的輸卵管,其上皮可能受到發炎或排卵影響經常損傷,受傷後修補未確實,就會累積增加罹卵巢癌風險。他說明,因為病變開始時,是在輸卵管上,最後掉在卵巢上長出,因此以為是卵巢長癌症,其實大部分是從輸卵管而來。

想要預防未來罹患卵巢癌,賴鴻政建議本身已完成生育計畫者,若剛好有做腹腔內手術時,可考慮預防性切除輸卵管。而本身若屬於「卵巢癌高風險族群者」,如初經來得早、停經來得晚、生育得比較少、較少哺乳,或有卵巢癌或乳癌家族病史,尤其是有BRCA1、BRCA2這兩基因突變的人,則可主動於生育後、45歲前即考慮將輸卵管切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