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勳大腸癌逝!「4種大便型態」恐是初期 醫曝危險因子

▲▼2月發現大腸癌末期!「JYP男團」吳長勳病逝 隊友悲痛:他離開了。(圖/翻攝自JTBC、sportsworld)

▲吳長勳14日癌逝,隊友悲痛證實「他離開了」。(圖/翻攝自sportsworld)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南韓雙人男子組合One Two成員吳長勳今(14)日傳出大腸癌癌逝消息,享年47歲,他的隊友宋虎範接受韓媒採訪證實,吳今年2月發現大腸癌末期,抗癌治療效果不錯,但癌細胞擴散太快,原本動完手術恢復中,沒想到仍不敵病魔。大腸癌為最新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蔡英傑教授指出,當糞便「出現4種樣態」就得懷疑是腸癌初期。危險因子也曝光。

國立陽明交大產學講座教授、益生菌專家蔡英傑曾在粉專蔡英傑教授衛教指出,腸癌是少數可主動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癌症之一。他在推廣腸道健康運動時,只專注在「多觀察自己的大便」,示警當出現以下症狀:「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改變,長期腹部不適」等,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腸癌初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廁所,便祕,便秘,尿尿,馬桶,脫褲子。(示意圖/記者林緯平攝)

▲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出現4種大便型態要小心。(示意圖/記者林緯平攝)

為什麼國人罹患大腸癌機率居高不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有幾項危險因子要注意,包括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家族史、肥胖、抽菸。飲食方面,應避免油炸燒烤的烹調習慣,並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的攝取,可多補充蔬果以及膳食纖維,刺激腸胃蠕動,更要注意的是,「久坐不動」也是致癌危險因子。

蕭奕宗解釋,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型態都偏靜態,上班坐在辦公桌前,回家坐在電視或電腦前,耗費的體力較少,久坐會讓腸道蠕動跟著變慢,增加腸道發炎機會,加上因活動不足而導致肥胖,新陳代謝變差,成為癌症的高風險族群。

此外,長時間待在室內,會減少曬太陽的頻率,人體中合成的維生素D就會缺乏,而維生素D已被證實可保護腸道、降低腸炎或腸癌發生機率,建議上班族要抽空起身動一動,午休到戶外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

▲▼持續腹痛、長時間慢性腹瀉 、血便、發燒、莫名原因貧血等5大警訊,就應該要特別注意。(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醫師提醒,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疼痛感覺,一旦症狀嚴重,很多已發展到中晚期。(示意圖/門諾醫院提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謝文斌則說明,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疼痛感覺,主要常見症狀包括「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

謝文斌說,臨床遇到有明顯症狀的病人,很多都已經進展到中晚期,治療起來複雜且困難,且治療過程與結果對病人和家屬都是一個沉重負擔。

蕭奕宗建議,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只要40歲以上每年都要做糞便潛血篩檢,目前政府補助方式為50至74歲每2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此外,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以及每周規律運動(每周3天、每次30分鐘以上、平均心跳達每分鐘130下以上),假日多從事戶外活動以紓解壓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