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鮮過敏是不新鮮?中醫揭真正原因 4種人少碰蝦

▲▼蝦子、剝蝦、熟蝦。(圖/取自pixabay)

▲有些人會對海鮮過敏,但不是每次吃都有異狀。(示意圖/取自pixabay)

文/張凱傑(忠孝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

秋天是吃海鮮的季節,最近也有很多美食文章分享,但有些人卻對海鮮過敏,針對近期火熱的龍蝦,有些問題讓昌盛堂中醫師來聊聊。

Q1.同樣是吃蝦,為什麼吃A店會過敏B店卻不會?蝦子到底為什麼讓人過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物過敏是吃到過敏原所引發的現象;而慢性食物過敏通常是接觸過敏原後,數小時或幾天後才會出現的過敏反應。林口長庚醫院日前公布台灣人十大慢性食物過敏原排行榜,根據2019年國人的過敏檢測數據顯示,台灣人過敏原依序是:

1.蛋白
2.蛋黃
3.花生
4.蜂蜜
5.腰果
6.黃豆
7.小麥
8.牛奶
9.鰻魚
10.綠豆

蝦子不在前十名當中。

貝類及甲殼類是富含蛋白質及 omega-3 脂肪酸,是很健康的食物。但是跟當下新鮮度與保存方式很相關。甲殼類在死亡後,會產生原肌球蛋白,是造成過敏的主要成分,新鮮的蝦子不含原肌球蛋白,所以食用就不會過敏。

另外,蝦子為了增加口感、延長保存能力,在運送過程中,會添加過量的磷酸鹽及二氧化硫,過量磷酸鹽影響鈣離子吸收增加腎臟負擔;二氧化硫做為防腐劑,敏感的人士在攝入後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頭痛及噁心等過敏症狀。

▲▼抓癢。(圖/CFP)

▲人會不會有過敏其實跟當下身體狀況息息相關,食物過敏只是一種可能。(示意圖/取自CFP)

Q2.吃蝦對於身體的好處?

蝦在中醫本草的記載,<本草綱目>蝦,甘溫。屬溫補的食材。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蝦的營養價值極高,富含蛋白質及 omega-3 脂肪酸,是很健康的食物。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補腎壯陽,抗早衰。常吃鮮蝦可醫治腎虛陽痿、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症。如果婦女產後乳汁少或無乳汁,多服鮮蝦肉每日3次,連服幾日,可起催乳作用。

Q3.有什麼樣症狀或體質的人不建議常吃蝦?

蝦類雖然低熱量、營養價值高,不過痛風、慢性腎臟病、高血脂症、食物過敏者還是需留意攝取量或避免。

海鮮類是痛風的風險因素之一,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多也會增加腎臟負擔。蝦類雖熱量低,但膽固醇偏高,高血脂症者還是得留意食物性膽固醇。

體質容易對食物過敏者,除了對海鮮過敏者不宜接觸蝦類等海鮮之外,過敏原是有可能隨身體狀態而改變的,例如原本會對堅果過敏但海鮮不會,變成對海鮮也會過敏。因此提醒所有對食物會過敏的族群,吃蝦吃海鮮時也應適量並留意身體狀況。

Q4.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過敏的原因?

人會不會有過敏其實跟當下身體狀況息息相關,食物過敏只是一種可能。熬夜、睡眠不足、生理期或有輕微感冒等情形,皆有可能誘發過敏反應。

造成過敏的原因,包括遺傳、過敏原、環境等三要素:
遺傳體質:如果父母親其中一人有過敏體質,則小孩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有過敏體質。父母兩人都有過敏體質,則小孩有60%的機率有過敏體質。

過敏原:包含吸入性(例如塵螨、黴菌、動物毛皮、花粉等)、食入性過敏原(牛奶、蛋白、海鮮、花生、食品添加物等)、藥物過敏原(注射或口服藥物)、接觸性過敏原(清潔劑、化妝品等)。

Q5.如果是容易過敏的體質,日常該怎麼保養減緩過敏的狀況?

《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人的正氣如果不足,外邪就會侵入,因此在生活中應避免刺激和誘發因素,才能緩解發作症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力。

改善過敏的原則,依明代張介賓《景岳全書》所言:「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既發時以攻邪氣為主。」若在症狀發作期,當以治療穩定症狀為主,待病情稍穩定後,則以改善體質為主要治療主軸,目的在於使病患發作頻率減低、症狀減輕。可以多按手上的曲池穴、合谷穴,及鼻旁的迎香穴幫助緩解過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