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癌症死亡率較高。(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思覺失調症」近幾年受到不少關注,而除了疾病本身,研究也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預期壽命明顯低於一般人群,平均壽命較一般人群少10-15年,與一般人口群相比,整體癌症發生率稍微較低,但癌症死亡率卻較高。醫師指出,推測可能原因為思覺失調症患者都「較晚被診斷出癌症」,導致診斷時已相對晚期或是在「診斷之後未能接受適當治療」。
一項由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跨院合作進行的研究團隊採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總共納入107,489位於2000年至2019年之間被診斷出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進一步透過台灣癌症登記檔及全國死亡檔大數據資料,追蹤觀察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資料。
研究團隊共識別出3881例初發癌症病例和2288例癌症死亡病例,研究結果顯示,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族群中,與一般人口群相比,整體癌症發生率稍微較低,然而癌症死亡率卻較高;此外,研究團隊還計算了癌症死亡率和癌症發生率的比值,結果發現在相同的癌症診斷數量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死亡數量卻比較高,且在各種癌症種類均有類似發現。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發表(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台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住院總醫師鄭楚玄指出,思覺失調症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可能原因為為患者較晚被診斷出癌症,導致診斷時已相對晚期或是在診斷之後未能接受適當的癌症治療,也研究另外針對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進行分析,顯示這4種癌症在思覺失調症及一般人中診斷後死亡率的差距大,推測可能患者接受癌症篩檢率較低。
鄭楚玄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思覺失調症患者診斷後死亡率較高的潛在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癌症篩檢資源使用不均現象,研究結果也突顯精神病患在健康醫療體系存在相關潛在問題,需要社會各領域持續關注和改進,例如強化精神病患癌症篩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