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氣溫!台大招募北市上班族研究:濕度、PM2.5皆影響心血管健康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說明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溼度、PM2.5空污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說明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溼度、PM2.5空污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心血管疾病長期以來是國人健康威脅主因之一,台大醫院和台灣大學發表城市氣候與心血管健康研究,招募86名台北市上班族進行實驗,結果顯示環境溫度、相對濕度以及空氣汙染物PM2.5,都會影響心臟血管健康,成果近期登上國際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與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研究團隊,針對城市氣候溫度、相對溼度、PM2.5空污的季節性變化對心血管健康效益進行相關研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曹崇銘說明,研究招募了台北市86名平均年齡43歲的上班族進行實驗,研究發現環境溫度每上升 1℃,人體手臂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0.66 和 0.61 mmHg、左心室最大負荷皆顯著下降。反之若冬天環境溫度下降,血壓及心臟負荷將顯著增加。

至於環境PM2.5空氣污染,每增加 1 μg/m3,手臂舒張壓會增加 0.36 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增加 0.45 mmHg。細懸浮微粒顯著增加血壓,可能會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風險。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副研究員曹崇銘、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圖/記者洪巧藍攝)

另在潮濕的天氣裡,汗水蒸發得更慢,因此身體的核心溫度持續升高。身體核心溫度升高會導致血管舒張,血壓可能會降低。研究表明,相對濕度每增加 1%,手臂舒張壓會降低 0.5 mmHg,中心動脈舒張壓會降低 0.58 mmHg。

蘇大成強調,對於生活在亞熱帶城市的臺灣居民,特別要注意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如何減輕極端天氣和空氣污染對心臟血管造成的風險,是目前必須慎重面對的健康議題。且台灣因為地形、東北季風等因素,冬季空氣品質往往比較差,加上氣溫下降,兩者交互影響,更要注意。

蘇大成建議,夏天室內溫度可維持在23到28℃,冬天最好不要低於18℃,建議可使用冷暖氣機、空氣清淨機幫助調控。曹崇銘指出,根據研究數據,相對濕度大於70%,心臟血管負擔就會加重,但每個人對於溫濕度的調控能力不同,有的人容易出汗,飲水量也會影響體溫調節,建議可觀察自己在何種溫度和濕度最舒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