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小心「食物中毒」! 專家示警5食物是高風險

▲台灣人就吃海鮮 凱撒吃到飽餐廳的螃蟹、生魚片人氣最高,朋派自助餐廳。(圖/記者黃士原攝)

▲專家提醒,食物保存若沒有注意環境和溫度,可能容易導致腐壞。(資料照/記者黃士原攝)

文/社團法人中華食品安全協會

夏日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
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變質腐敗,食品保存如果沒有注意溫度及環境,不慎吃下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常見食物中毒原因有冷藏及加熱處理不足、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生食與熟食交互污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及水源汙染等。

哪些常吃的食物或料理是食物中毒的高風險群
炎炎夏日,涼麵是民眾的絕佳選擇,許多店家汆燙涼麵後會用生水冰鎮冷卻,但製作過程以及保存方式相當關鍵,生熟食應分開擺放製作,各種食材要分別用不同的容器盛裝置放,且冷藏溫度應保持在7°C以下,冷凍溫度則須達-18°C以下,以免交叉感染;注意店家冷卻麵條時,用的冷水或冰塊是否有經過淨水器過濾,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水所製造,驗出大腸桿菌超標,吃下肚可能就食物中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還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豆製品、豆漿等,在夏天時較容易腐壞,沒有小心保存食物易變質,建議先用手觸摸看是否有黏液、聞看看味道是否有變,買後盡快食用完畢或是以低溫冷藏。若食材已經解凍,要先注意肉類是有腐壞,此時只要拿起來靠近鼻子仔細聞。當出現異味時,就是蛋白質變異,也可觀察表面是否有黏液出現。因此,肉類烹煮前處理時,記得先聞一聞、摸一摸,避免吃壞肚子。

大賣場購物盛行食材常以大包裝的形式販售,回家冷藏時應先分小包,以防沒有吃完要再冷凍。當反覆解凍、冷凍時,肉品或魚蝦貝類隨溫度改變,容易滋生細菌而腐壞,小包裝容易吃完,不用擔心風險。夜市的現切水果攤因方便購買,受到許多人喜愛,某些水果攤,製作環境不乾淨,沒保存好水果本身就孳生細菌。提醒大家在購買時要注意,水果色澤是否變黃以及店家衛生、水果新鮮度等;此外,市售冰品如剉冰、綿綿冰等,冰塊容易被大腸桿菌汙染,製作時要用煮沸的水。

許多料理為增添豐富度,會打上一顆生雞蛋,並認為吃生雞蛋更營養。但是雞蛋若沒有洗乾淨,再放進食物中,雙手容易沾染細菌,導致蛋殼上殘留的沙門氏桿菌,造成汙染食物,輕微拉肚子、食物中毒,甚至造成敗血症,因此建議雞蛋煮熟再食用。

▲▼雞蛋,洗選蛋,蛋荒,蛋價,冰箱門,沙門氏菌。(圖/記者姜國輝攝)

▲雞蛋建議要煮熟後再食用。(示意圖/記者姜國輝攝)

食物中毒通常是由於食入被細菌汙染的食物而發生;大多數患者可在一周內完全康復。最常見的症狀是嘔吐、腹痛、腹瀉,還可能發熱與寒顫、血便、脫水、肌痛、虛弱與衰竭,也有極端的情況是癱瘓或死亡。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指出:「7月是美國國慶日的月份,這是很活耀的家庭活動,根據美國疾管局的數據,每年有多起食物中毒,約 128,000人住院治療。但是,通過食品安全步驟輕鬆整合到食安全計劃中,可以帶來安心的暑假!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肉品、水産等,在夏天時較容易腐壞,沒有小心保存食物易變質。」

烤肉時,買冷藏肉要聞看看是不是有怪味道?或黏黏白白的感覺?買冷凍肉要挑安全的冷凍肉;冷凍時要快速急凍,肉中的水會被鎖在肉的細胞中,台灣的超低溫生魚片冷凍魚,在超低溫-50°C延繩釣漁船捕撈漁獲後,就會立即送入凍結室凍藏;美國雞肉在屠宰後,往往在4個小時內溫度就急凍到-30°C以下,這些急凍方式都會把肉的汁液和鮮度保留在原有的肉的組織中,因為快速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所以水分不會在冷凍過程中跑到細胞之外,造成解凍後肉的汁液流失,容易滋生細菌。烹調生食時,切記一定要徹底煮熟,以烤雞肉為例,約 74°C才算安全。如果有剩菜,應該在兩小時內冷藏。

細菌怕熱,入口的食物,蛋白質的肉、魚原料要低溫,要吃熟食,「煮」的步驟可以殺死細菌。還要養成買外食時,用眼睛「掃描」一下賣食物店家的環境,確認衞生乾淨再買。購買或煮好的食物的保存也很重要,趕快吃完,如果不是馬上要吃的,快快放冰箱冷藏。避免遇上食物中毒,就靠我們自己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