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不再只能坐著看!血友病預防性治療「可降6倍關節損傷風險」

▲▼血友病日活動「電力無限 不斷電運動會」接力挑戰,首站在馬偕兒童醫院,帶領血友病病友實際體驗運動的樂趣。(圖/記者洪巧藍攝)

▲血友病日活動「電力無限 不斷電運動會」接力挑戰,首站在馬偕兒童醫院,帶領血友病病友實際體驗運動的樂趣。(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血友病患者因為體內凝血因子不足可能導致受傷時發生血流不止、關節腫脹瘀青等狀況,但其實在現在的治療與科技輔助,病友已經可以體驗和一般人無異的生活。今年29歲的血友病患者曾先生,在嬰兒時期學走路就發現有重度A型血友病,過去體育課都必須安排被休息的他,在近兩三年接受預防性治療,每周固定施打凝血因子治療之後,做任何運動、活動都沒有問題。

世界血友病聯盟為提升大眾對於血友病的關注,將每年的4月17日定為「世界血友病日」。血友病病友因為擔心在日常活動的選擇上較為保守,或因為出血導致行動有較多限制,但規律的運動能夠幫助建立健康的骨骼與支撐關節的肌肉,有助於預防出血和關節損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人尹表示,過去只有短效藥物可使用,許多血友病患者為避免出血風險,日常活動的選擇上較為保守,像是無法上體育課,連帶可能難以融入群體生活,身心皆受影響。

國內在2019年開始有長效治療藥物可使用,侯人尹指出,根據研究指出,接受預防治療的血友病兒童關節損傷風險約可降低6倍。另外,預防性治療還可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出血(顱內和脊髓血腫)的發生率,這種出血雖然少見(約5%),但危險性卻更高。

而為防止關節損傷,最好是在第一次關節出血發生之前就開始採取預防治療策略,侯人尹分析,根據臨床觀察,馬偕兒童醫院約有8成病友是採取預防性治療策略,且大多數病友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預防治療,因此到成年人時病情皆可以穩定控制。

▲▼血友病日活動「電力無限 不斷電運動會」接力挑戰,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人尹。(圖/記者洪巧藍攝)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人尹。(圖/記者洪巧藍攝)

侯人尹也提到,重度血友病患者可能在剛出生時,因為自然產,頭部經過產道擠壓導致腦出血或者外觀血腫而發現,或者幼兒開始爬、學習走路時,關節開使用力,可能出現淤青、腫等關節損傷,此時走路情況就會怪怪,也可能是吃東西牙齦出血、腸胃出血導致黑便等出血情況時被察覺。

首次關節出血的平均年齡為1.5歲,3歲以後才進行預防性治療將會增加發生關節病變的風險,因此儘早開始規律施打凝血因子十分重要。

現在搭配長效型治療藥物,也有推出個人化管理APP來讓病友瞭解自身使用藥物狀況,侯人尹形容,這就像手機顯示電量一樣,透過相關數值、藥物動力學推算,可以知道日常當下及推估未來的藥物濃度。且APP有定期的輸注提醒功能,病友也可隨時記錄自己的藥物輸注及出血狀況,並在下一次的門診中跟醫師討論,制定出更符合病友需求的治療方式。

為了打破大眾對於血友病的框架,讓血友病病友也能安心體驗各種活動,今年馬偕兒童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攜手台灣武田藥品展開「電力無限 不斷電運動會」接力挑戰,共同帶領血友病病友實際體驗運動的樂趣。

退役球星郭泓志特別擔任活動衛教大使帶領體驗樂樂棒球。他表示,很多血友病患者不敢運動,因為擔心碰撞會造成出血,但其實醫師的建議是可以適當運動,增進肌肉、骨骼外,也能保持關節活動度。希望藉由這次活動鼓勵病友勇敢嘗試,甚至開始喜歡運動,同時也盼透過運動讓他們身心更開放,狀況越來越好。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