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流行風險大增!羅一鈞曝1警訊 「洗手5時機」快筆記

▲▼腸病毒,洗手,細菌,疾病,幼兒保健,校園衛生,防疫,幼兒,衛教,消毒,清潔,公共衛生,肥皂。(圖/記者李毓康攝)

▲腸病毒疫情升溫,提醒幼兒應勤洗手,資料照。(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國內過去一年半沒有偵測到容易導致幼兒重症的腸病毒71型,而今年已經累積4例輕症,確實是一大警訊,且新冠防疫鬆綁,民眾生活接觸、出遊機會增加,腸病毒流行可能性大增。防範腸病毒,疾管署防疫醫師特別提醒5大應洗手時機,分別是看病前後、吃東西前、上廁所之後、擤鼻涕後以及和小寶寶玩之前。

疾病管制署6日公布,國內近期新增2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說明,個案皆位於北部,分別為6歲男童(有發燒、頭痛、嘔吐、口腔出現小紅點、手肘小紅疹等情形)及1歲男童(有口腔出現水泡、發燒、呼吸喘、心跳偏快、肌肉無力、抽搐症狀),經住院治療後症狀均已緩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猴痘疫情防治專家會議討論結果,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3/31說明。(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資料照。(圖/疾管署提供)

羅一鈞表示,國內去年一整年都沒有監測到腸病毒71型,今年是時隔1年半又在社區發現腸病毒71型活動,到現在已經累積4例71型輕症,這確實是一個警訊。另一方面防疫鬆綁,口罩、洗手習慣鬆懈,加上一般民眾生活接觸、出遊等機會增加,腸病毒流行的可能性大增,現在進入腸病毒好發的4~6月,防得越嚴,避免流行高峰出現機會更大。

羅一鈞也提到,這2例輕症個案,其中1人家中沒有相似有症狀個案,但班上有其他小朋友有腸病毒,另外1人則是同住姐姐早一天發病,等於分別是校園接觸傳染與家庭傳染,這兩個情況正是目前的防治重點,因此呼籲家長要特別注意小朋友洗手習慣。

▲▼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呼籲,民眾應做好個人衛生,平時應以肥皂正確勤洗手,家中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並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消毒,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陳婉青提醒洗手5時機,分別是看病前後、吃東西前、上廁所之後、擤鼻涕後以及和小寶寶玩之前。

陳婉青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預防腸病毒洗手5時機。(圖/疾管署提供)

▲預防腸病毒洗手5時機。(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表示,近年民眾習慣使用酒精進行環境消毒,但酒精對於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建議使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一般環境消毒使用的消毒水濃度為5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100 c.c.漂白水;用於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的消毒水濃度則為1,000 ppm,即8瓶1,250 c.c.保特瓶清水加入200 c.c.漂白水。疾管署提醒,環境、器具等於消毒水擦拭完畢後,靜待1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一次,才算完成消毒步驟。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3月26日至4月1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4,113人次,較前一周(3,177人次)上升29.5%且高於2020-2022年同期,近幾周呈上升趨勢;整體疫情傳播風險上升。

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以克沙奇A型為多,同時有腸病毒71型及D68型病毒活動。今(2023)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1例,為感染腸病毒D68型;去(2022)年累計3例,分別2例感染克沙奇A2型及1例感染腸病毒D68型,其中1例死亡(感染D68型)。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