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雞隻不需打生長激素也能長大。(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坊間時常流傳雞隻施打生長激素、吃了會性早熟等說法,不過營養師澄清,現今農業技術發達,雞隻不必打激素亦能頭好壯壯,且國內也不存在生長激素產品。炸雞致性早熟,主要是因「油炸導致肥胖」造成,和雞肉毫無關係。
營養師許育禎在「Ivy營養師的健康教室」指出,國內雞隻不須打生長激素也能快速成長,主要原因有4點:
1. 價格昂貴:施打生長激素頗為昂貴,雞農沒必要這麼做。
2. 飼料改良:飼養過程中,依照各個生長階段,搭配不同營養成分配比的飼料來餵養,就能讓雞隻長得快又好。
3. 飼養環境控制:國內養殖業者大多具有優良的飼養技術和設備,讓雞隻在舒適環境中自然生長,約莫35天就能長大。
4. 育種:和許多農產品一樣,經過不斷精進改良,便培育出能夠快速長成的品種。
農委會也曾澄清,由於生長激素售價不符成本效益,因此雞農並無使用。再者,台灣自1963年引進白雞,當時雞隻飼養8週即可達到上市體重2公斤,但隨著技術精進,現在只需5~6週即能達成,所以無需依靠生長激素,也請民眾安心食用。
▲炸雞致性早熟,是因「油炸」導致肥胖造成。(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針對性早熟,許育禎衛教,按照醫學定義,女生在8歲前出現胸部發育、長出陰/腋毛、甚至初經來潮;男生在9歲以前有睪丸變大、陰莖變長、變聲等第二性徵發育者,即可稱為性早熟。
性早熟除了與兒童肥胖、環境荷爾蒙有關外,和孩子的飲食內容也有極大關聯。研究發現,不健康的零食、油炸物、甜食吃太多容易導致肥胖進而誘發性早熟;此外,紅肉、深海魚、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也都與性早熟息息相關。
營養師指出,若兒童時期吃太多(每天大於2次)牛肉、豬肉、羊肉、香腸、火腿等紅肉食物,會讓孩子的青春期較早報到;女孩子在青春時期的紅肉攝入量,與絕經前得到乳腺癌的風險更呈現正相關。
她建議,可多食用鮪魚和沙丁魚,延緩初經來潮。有研究發現,食用較多金槍魚和沙丁魚的女童,初經來潮時間比較晚,深海魚的脂肪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健康,也能避免性早熟;食用較多蔬果、較高的膳食纖維攝取,也可延緩初經來潮的年齡。
「減少零食攝取、做好體重控制、少吃紅肉、多吃白肉及深海魚、並且增加纖維的攝取量,都是避免性早熟很好的方式。」許育禎鼓勵民眾可讓孩子從小落實地中海飲食法則,除可預防性早熟外,也有助於保護心血管、有益身體健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