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把跟馬桶蓋一樣髒! 專家點名上廁所1舉動:莫名生病都不自知

▲▼廁所,公廁,馬桶,洗手間。(圖/記者孫于珊攝)

▲因馬桶沖水時的噴濺,導致門把的細菌數量繁多。(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廁所因糞便與尿液共存,導致細菌數量相當多。不過,除了馬桶本身,其實門把上的細菌數量可說是跟馬桶蓋相差無幾,有專家指出,因為沖水時,水會被噴濺至少2公尺高,也就是說,廁所除了門把,許多地方都充滿了各種病菌。但除非一進門就對著門把消毒,否則是無法全面清除的。因此降低接觸風險最好方式就是「以最小接觸面積」開門較為保險。

毒理學家招名威表示,自己在上廁所時突然想起,「門把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原因是沖水的時候,水會被濺起來至少2公尺高,所以廁所內面,包括門把等其實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病菌、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幽門桿菌,甚至可能還有腸病毒、諾羅和新冠病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進廁所摸完門把坐下來,有些人又會掏出手機,招名威指出,手上的這些病菌也就跟著無所不在,「難怪很多人莫名其妙生病都不自知!」他指出,就細菌而言,每1平方公分至少住了1百萬隻,若想去除這些病菌,除非一進門就對著門把瘋狂消毒,否則是無法全面清除的。

招名威也說,不太可能因此變成清潔魔人,走到哪、噴到哪,既然接觸到骯髒門把是不可避免的,又要降低觸碰到的風險,建議大家盡量以「最小接觸面積」去接觸門把才是上策,用「指甲去撥」應該會比其他接觸方式風險更低,如廁後一定要盡快洗手,期間不要再亂摸其他物品了。

▲▼示意圖,生活,洗手,口罩,保健,機場,危險,防禦,病,疫情,設備,防疫,醫院,設備,風險。(示意圖/123RF)

▲專家建議,門把盡量以最小面積接觸,碰完盡快洗手。(示意圖/取自123RF)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更曾提醒,過去新加坡團隊曾經針對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足跡進行研究,對於病毒殘留量高的位置,廁所共是3個,包括馬桶、洗手台及門把,因此建議大家,若洗手台在門外,洗完就可以直接走出去那就沒關係,可是如果洗完手需要經過一扇門才能出去,還是要養成先開門再洗手的習慣。

另外,陳欣湄也提及,以前長輩會要求出去外面上廁所要自己帶衛生紙,這是因為馬桶沖水的衝擊力會產生霧化顆粒,最遠甚至可擴散至1.83公尺,且挾帶大量病菌如煙火般噴散,此時衛生紙若暴露在外,就可能會被波及,非必要還是使用自己攜帶的;若是放在收納罩裡,倒可以安心使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