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瑄拚了命誕下孩子後才開始抗癌,一心只想陪著兒子長大。(圖/如瑄提供,下同)
文/壹顆好心、圖/如瑄
如瑄懷孕快6個月時,腹部突然劇痛又嘔吐,她馬上聯絡了自己的產科醫師曾仁宇。由於高齡產婦較容易早產,醫師建議她快來急診,但觀察之後發現她的陣痛頻率不像要早產,所以又請婦科醫師來會診。
「妳的狀況很危險,如果不做緊急外科手術,妳跟寶寶可能都沒辦法保住。」婦科醫師檢查出她的劇痛來自卵巢扭轉到子宮,遂給出強烈建議。於是急診的隔天,在她懷孕不到6個月時就做了一次開腹手術,切除作怪的右側卵巢。
一周後,傷口癒合得不錯,她手撫孕肚在病房內悠哉的散步時,主治大夫走了進來,她以為只是例行的巡房,沒想到顏明賢醫師一臉嚴肅的說:「妳的化驗報告出來了,它是一個惡性腫瘤。」
留下寶寶或救自己
「喔…好…那然後呢?」如瑄當下傻掉了,但情緒沒有起伏,因為她對這種事情非常陌生,惡性腫瘤是什麼東西?癌症怎麼可能會找上我?
「看妳決定要保留小孩,還是要趕緊開始治療,以免惡化。」醫師解說完畢之後,問了關鍵題。
「你可以幫我把寶寶好好的保留下來嗎?」如瑄毫不遲疑,立刻給出答案。
她的念頭在千分之一秒裡,想到自己不容易再有小孩了;更重要的是,她們母子已建立革命情感,因為數月前,如瑄的父親碰上土石流,差點被活埋,那段日子她忙又累,也不知道寶寶早已來報到,「我覺得生命得來不易,他來我肚子裡的那個時間點,我很忙很累,寶寶非但沒有流產,反而還乖乖長大到我可以感受得到他的手腳、心跳、胎動,身為媽媽,我絕對不會放棄他。」
醫師當然希望她早點治療,建議她再想想,並和老公、家人討論看看。
老天爺的眷顧
等醫師離開後,她向護理站請了假,她需要出去透透氣,消化這個訊息。走著走著,她才慢慢想通我得了癌症,事情很嚴重。回到護理站,她向護理長借了肩膀,抱著她嚎啕大哭:「怎麼辦?我怎麼辦?我的寶寶怎麼辦?」
此時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寶寶盡快長大到可以早產,才能展開她自己的治療,這表示,母子倆得跟時間賽跑,「我開始每天吃6餐,我其實是一個小鳥胃的人,可是那時候就算吃到哭、吃到吐、吃到再怎麼難受,我都拚了命的吃。」
2017年的12月底,又到產檢日,醫師告訴她,如果這一次寶寶的體重還是不夠,我們無論如何都要開始打化療了。
「可是就算醫學文獻研究化療藥對寶寶沒有影響,但是我相信天下的媽媽都還是會有所顧忌。」
沒想到,在那次產檢中,寶寶的體重奇蹟似的達到產科醫師和新生兒加護病房醫師允許被生下來的狀態。寶寶竟然在一個多月之內就長到了這麼重,「我覺得這是老天爺的眷顧,讓我一天6餐沒有白吃。所以他是我生命中的小鬥士,我們一起打了一場仗。」
媽媽寶寶共享一道傷痕
手術訂在2018年1月3日,躺在手術房時,如瑄一點也不擔心自己,她只告訴醫師:「拜託你們幫我把寶寶好好的生下來!」極富同理心的麻醉科醫師許淑霞當著她的面,對手術團隊說:「你們所有人幫我一件事,等媽媽看過寶寶,聽到寶寶的哭聲,知道寶寶平安以後,再進行全身麻醉。」
一陣折騰之後,如瑄終於聽見兒子的第一聲哭聲,她看著寶寶,安心又激動,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然後,她就在全身麻醉中沈沈睡去。
孩子順利生下後,緊接著顏醫師要利用寶寶出生的同一道傷口進行減積手術,因為她的卵巢癌已從一期惡化到三期,必須把癌症病灶的部分一併清除,包括摘除如瑄的子宮、左側卵巢以及周邊相關的淋巴,失去女性器官,如瑄不遺憾,她只在意兒子健康誕生。
然而,接下來就換自己對抗癌症了,她不知道未來將要面對的是什麼?
漫長折磨的起點
「第一次化療開始的時候,整把頭髮被抓下來的那瞬間,我嚇到了,很震驚,真的跟電視劇演的一樣,當下我就決定整個剃光,因為我沒法容忍一把一把慢慢得掉,與其心情被凌遲,乾脆剃光面對這一切。」
不只肉體的衝擊,她的內心也遭受巨大的煎熬,不知該如何排遣那如影隨形的焦慮感,她上網查到了「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某個傍晚,她一個人走進基金會在臨沂街的「希望小站」,詢問陌生的工作人員:「我想要聊聊,你們可以陪我聊聊天嗎?」
社工熱心提供如瑄心理與資訊的協助,在茫茫大海中,HOPE宛如一塊永遠敞開胸懷的浮木。
好不容易撐過了第一次化療療程,沒想到3個月後,癌症莫名其妙又復發了,她問醫師:「我不是都好了嗎?我的癌指數不是都在安全值裡了嗎?怎麼又上來了?」
醫師坦白告訴她,妳遇上的是卵巢癌中的大流氓,它就是會有不斷復發、轉移的可能。「我完全不懂醫師建議的治療方式,所以就上Google,看了網頁我嚇到了,覺得不敢做,所以我從北榮逃去和信醫院看診。」事後才知道,她在網路上找到的資訊跟醫師實際要幫她做的治療根本兩碼事。
信任自己的主治醫師
好巧不巧,某天她要去北榮探病,竟在病房裡遇到之前的主治醫師,「醫師問我最近好嗎?我說還不錯。他說『我覺得妳這個治療是逃不掉的,遲早會來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瑄仔細想想,「從我懷孕開始,我的主治醫師就一直看著我,而且十幾年來也是固定找他追蹤婦科的部分,這一路陪伴下來,他是最了解我病況的人,所以我不信他該相信誰?」
如瑄的抗癌之路走得艱辛,如今兒子已經4足歲快5歲了,在過去這5年裡,她經歷了癌症復發、遠端轉移,在同一道傷口動了四次手術,脾臟被摘除,去年轉移到大腸,目前一共做過40幾次化療。
2022年3月8日,我認識如瑄那一天,她的CA125(檢查婦女生殖器官的腫瘤標記)又飆出正常值外,她現在的心態是:「這不見得是壞事,如果我都不去檢查,不回診,那我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知道?現在檢查出來,我可以跟醫生討論,後面的路怎麼走?」
▲如瑄靠著正面又堅強的目標,化療40多次不曾放棄。
我只想陪兒子長大
「所以,每次聽到癌指數不對了,或它又轉移到哪去了,再來要接受什麼樣的治療時,心情不可能會好,都想罵髒話,X,怎麼又來了。」如瑄無奈的說:「不斷地打藥在身上,而且化療藥的副作用越來越強,一直重複這樣的狀況,說真的,很累很辛苦。」
如瑄從來不曾放棄,她的正面與堅強全靠一個鮮明的目標:「我想陪我兒子長大,我想參與他每一個階段的成長,我想要看著他調皮搗蛋,學會更多東西,就算跟我頂嘴、跟我鬥嘴、跟我吵架都好,所以,我只會更想去戰勝這一切,戰勝是不可能,但我可以讓每一次往更後面走下去。」
5歲的兒子還不懂得跟媽媽共享一道傷痕的概念,但是他會親親媽媽的人工血管說「謝謝你」,他雖然從來沒看過媽媽留長頭髮的樣子,但他稱讚媽媽好漂亮。
知道這段過去的我,看見如瑄母子的親密互動,不禁動容又心疼。「今天如果只有我自己的話,我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去面對一次次的挑戰,不會那麼不顧一切的去努力活下來。」
如瑄一直都在上班:「我不要靜靜的把自己當成病人在休養,去工作可以跟人接觸,可以讓生活更充實,而不會專注在這裡痛、那裡痛,如果體力跟能力可以負荷,去工作或去上學或找些事情做,那都是好的。」
雖然生病,但如瑄非常熱心,她在病房裡會主動幫助其他病人,因此當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生命之織-女性癌友的影像姿態」展時,她也選擇站出來,分享過來人的經驗與反思:「我覺得要詳盡的跟醫生討論,先了解自己的狀況,明確知道未來治療的旅程,你的癌是什麼?你的心態是什麼?你能做到什麼?然後再去做決定,做了決定就好好努力,不管多久,都不要放棄,這樣會是最好的。而不是像我當初只是一昧的想把小孩安全生下來,卻不清楚自己的狀況,直到第二次復發,我才開始認真研究我的癌症形態是什麼。」
謝謝如瑄,妳的勇氣不只幫助了癌友,也深深激勵了我,妳讓我明白自己正在面對的難關有多麼容易跨過,謝謝。
本文經授權轉自:壹顆好心《懷孕6個月時被檢查出卵巢癌,媽媽該保小孩還是救自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