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相當少見且不易診斷,如有徵兆需尋求專業診斷、積極治療。(圖/翻攝自影片,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正在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化問題和高齡者健康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加上現代人疾病年輕化的、有許多文明病,大部分人都經常出現背痛、貧血、疲勞的狀況,也被視為老化或是過勞,不過,本集的《雲端保健室》就指出,這些症狀恐為「多發性骨髓瘤」的警訊,節目中邀請到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黃聖懿醫師、多發性骨髓瘤病友黃先生以及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一起談談這個少見的疾病。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黃聖懿醫師表示:「這並不是常見的癌症,也有很多病患第一時間誤會是骨癌,不過這其實是一種骨髓內造血細胞(漿細胞)惡性所產生的疾病,也可以想像成血癌的一種。」黃聖懿醫師進一步指出,這樣的疾病大多發生在年紀較長的人身上,「症狀為走路會喘、有點輕微貧血、腰痠背痛,但這些其實都是很常見的狀況,所以也導致相當不容易在早期時診斷出來。」
主持人劉姿麟說明,多發性骨髓瘤症狀為「CRAB」,也就是高血鈣(口渴多尿/便秘/噁心嘔吐/神智遲鈍)、腎功能差(尿中泡沫多/蛋白尿/下肢或全身水腫)、貧血(臉色蒼白/頭暈/倦怠)、骨病變(易骨折/骨疼痛/常見下背痛),黃聖懿醫師建議,在遇到這些症狀出現的時候,必須將該疾病列入診斷項目。
多發性骨髓瘤病友黃先生分享,自己因為泡泡尿就診,醫師診斷為糖尿病引起,後來是因為腰痛嚴重,原本還以推拿方式治療,直到住院後檢查才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當時的醫師更表示病情不樂觀,可能只剩下半年的生命,讓他大受打擊。黃聖懿醫師說,有七成病患都有骨頭疼痛的問題,腰背、脊椎、肋骨都是好發之處,而多發性骨髓瘤也與淋巴瘤、白血病並列三大血癌。
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提到,自己聽過一個案例為50多歲女性,在搬東西的時候突然感受到背部劇痛,理所當然認為是拉傷,檢查後發現竟是肋骨骨折,症狀不但沒有緩解,連胸椎也跟著骨折,做了詳細檢查才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而因為這名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正確用藥,加上疼痛控制等,因而漸漸恢復原本生活。病友黃先生補充,自己在確診之後,積極進行正規治療,至今已經過了4年,預後良好。
黃聖懿醫師根據門診經驗表示,罹病高峰期為70~75,65歲以上男性為高風險族群,每年確診案例約700例,讓年長者苦不堪言,但醫藥記者洪素卿也說,罹病後的嚴重疼痛感,會影響到患者的社會功能、生活功能,不過現在的醫療環境進步,在良好的治療策略及疼痛控制上都能幫助患者改善症狀,黃聖懿醫師也提醒,現行藥物治療有四大類,在透過專業診斷之後由醫師開立適合病患的藥物,且未來的新藥也越來越多,讓病友有更多治療選擇。
針對已經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黃聖懿醫師指出,需留意四大關鍵-免疫足、牙齒好、腎不虛、骨不少,此外,病友黃先生說自己在治療期間相當感謝醫院的個案管理師,身體上有任何不適應的狀況隨時都能獲得解答,內心獲得強力支持,讓自己可以積極紀錄生活、身體狀況,保持正向心情面對療程,他也呼籲其他病友積極配合治療,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