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延燒,2050年台灣每5人恐將有1人,因此死亡。(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之後,「抗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美國CDC今年6月發佈特別報告,在新冠疫情後,因重症患者使用抗生素比例提高,導致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統計發現,區域醫院抗藥性比例上升,2022年比2021年多了18.2%。根據監測系統也顯示,如果抗藥性問題持續未解,2050年台灣每5人可能就會有1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而死亡。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指出,照護新冠患者除了要應對病毒外,伴隨而來的細菌感染也會因為抗藥性使治療更加棘手,根據研究顯示,患者若再合併抗藥性細菌感染,將延長3~5倍的住院時間。
王鶴健說,,在疫情期間,根據疾管署醫院感染管制與抗藥性監測系統(THAS)2022年第一季監測報告顯示,加護病房患者病原體檢驗報告中,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激增至9成,若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持續延燒,2050年台灣每5人恐將有1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而死亡。
國內加護病房常見肺炎及血流感染的第一名致病菌為克雷白氏肺炎菌(KP)。而根據疾管署統計,醫學中心今年(2022年) 第一季較去年(2021年)抗藥性降低11.5%;反觀在區域醫院卻上升18.2%6。王鶴健解釋,因為抗生素用藥很需要專科醫師負責,但和醫學中心相比,區域醫院的感染專科醫師較少。
▲醫師呼籲,抗生素必須透過跨科別團隊合理使用。(圖/記者趙于婷攝)
「想要降低抗藥性發生,必須透過跨科別團隊合理使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施行抗生素管理及感染管制措施可有效減少18%抗藥性細菌導致的死亡,這些措施需仰賴感染科醫師介入,但國內超過半數區域醫院感染科醫師僅一位,續航量能將面臨重大挑戰,且感染症專科醫師報考人數逐年下滑,去年僅剩20位,出現嚴重人才荒。
另外,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進行問卷調查指出,國內醫院醫護人員表示,抗生素合理使用執行困難三大主因包含,對抗生素管理認知不足(87.2%)、抗生素管理未到位(82.6%)、人力缺乏(79.4%)。
對此,台灣感染管制學會陳宜君理事長強調,抗微生物製劑要優化使用,應重視精準治療四大原則,「對症下藥、究因解決、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另也建議未來健保應訂定「醫療機構感染管制作業」納入給付項目,補足抗疫神隊友員額,以免感染科陷入人才荒。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也提到,一直都有在監視加護病房內,比較容易跟重症有關的抗藥性細菌,像是腸道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這幾年都持平或略降,不過有一個AB菌,全名是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羅一鈞說,因為慢性病患、年長者重症比例跟疾病複雜性大多需要用到後線抗生素,因此會繼續強化院內的感控措施 ,要求針對抗生素合理使用、對症下藥用於重症患者;另外,民眾也要學會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更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