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易致癌?研究:無直接關係「白肉也有風險」 有些雞、魚是紅肉

▲▼牛肉,豬肉,肉,肉類。(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動物肉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下同)

文:Hello醫師/吳承諦
醫學審稿:Hello醫師

動物肉品是優秀的蛋白質來源,主要分成紅肉及白肉;2種肉除了營養價值不同,建議不同族群食用;若以超過150度高溫烹調紅肉,可能對人體產生健康風險;究竟應該如何攝取,《Hello醫師》為您介紹紅肉以及白肉為何有顏色差異?兩者營養價值為何?以及適合哪些族群攝取,讓你聰明攝取不同營養。

為何肉會呈紅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紅肉與白肉是以烹調前的色澤做為區別,主要分成兩大類:

.紅肉牛、羊、豬肉製品等4隻腳家畜動物屬紅肉
.白肉家禽類以及魚、貝、海鮮類皆屬白肉

肉色偏紅是因為紅肉中的「肌紅蛋白」較高,或稱肌紅素;肌紅蛋白是肌肉中儲存並運送氧氣的蛋白質。

以上是紅肉以及白肉簡單的區分原則,但細分仍有些特例,比較常見的是鴨肉、雞腿肉、鮭魚肉以及鮪魚肉:

.鮭魚鮭魚肉外觀雖是紅色,但色澤卻是因「蝦紅素」而非肌紅蛋白,故屬白肉。
.鮪魚鮪魚雖是魚肉,卻歸於紅肉。
.雞肉雞肉並非所有部位都屬白肉,例如雞腿因有較大活動量,含較高「肌紅蛋白」,故屬紅肉;雞肉其他部位,如:雞胸、雞翅、雞柳,運動量較少,所以歸於白肉。

▲▼生魚片,鮭魚,鮪魚,旗魚,海鱺。(圖/Pixabay)

▲並非所有魚肉都是白肉,像鮪魚就是屬於紅肉。

紅肉及白肉營養價值不同,建議不同族群攝取

紅肉以及白肉所含營養也有所差別,紅肉含有更多礦物質,白肉蘊含優質蛋白質,也建議不同族群食用。

.紅肉:紅肉當中富含較多礦物質以及維生素,如:鐵、鋅、硒、維生素 B12、B6、菸鹼酸,有助造血,建議孕婦、貧血者食用。

.白肉:白肉的熱量較低,且含有更多優質蛋白質,若是想要減肥、健身控制體重,則能以白肉作為蛋白質來源。

為何傳統認為紅肉有致癌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過去紅肉給人不健康的印象,是因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研究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將紅肉則被列為「2A級」的可能致癌物,主要原因是因為紅肉在超過150-200的高溫烹調時,如:燒烤或油煎等,可能產生「異環胺」等致癌物。

另外,紅肉中也含有名為Neu5G的碳水化合物,也有研究指出,可能使得人體增加罹癌風險。

至於紅肉的飽和脂肪較白肉高,若是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可能增加膽固醇沈積血管的可能,並導致人體罹患血栓、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上述理由使得紅肉常被視為較白肉不健康。

.Tips:「2A級」致癌物為對人體可能有致癌性,對動物確定會致癌。

不過,近年來實驗研究顯示,逐漸推翻過去紅肉較不健康的傳統觀念。《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指出,無論是食用白肉以及紅肉,對於人體的膽固醇數值並未不同。另外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及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也顯示加工肉品和紅肉,對於癌症並無直接關係。

至於白肉也有致癌風險,牛津大學也曾做過研究,追蹤受試者5年食用肉品的情形,發現吃雞肉和患惡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有關。儘管雞肉與癌症的因果關係仍須釐清,但重點仍要「均衡營養」,「健康調理」,提升免疫力,便能將患病風險降至最低。

▲▼心臟病,心臟疼痛。(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過去研究曾指出「紅肉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不過此觀念近年逐漸被推翻。

紅白相間1:1原則,搭配蔬食均衡攝取

想吃得健康,不需刻意偏廢某種肉品,建議嘗試1:1紅白相間原則:一週7天中,以2日為豬、牛、羊等紅肉,2日為雞豬鴨白肉、2日為海鮮貝類、1日為素食,並建議每日的肉類攝取量大約為180-240克。

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食用肉品時,能選擇飽和脂肪較少的部位,如豬肉便選擇瘦肉,雞肉則去除飽和脂肪較高的雞皮等等;另外,烹調時也避免以超過150度的油煎、燒烤等,以免蛋白質變質,產生致癌物。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本文經授權轉自:Hello醫師《紅肉容易致癌是迷思?認識紅肉、白肉營養及攝取方式》

延伸閱讀:

抽菸比加工肉危險?致癌物分級全解析

營養不良的3症狀!別再亂吃傷害身體了

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春風抽取衛生紙110抽x72包 超低價下殺只要1060元!

►防疫看這!無線充電式「酒精噴霧槍」 餐廳、辦公室消毒超實用

►蘭蔻超熱銷小黑瓶「100ml只要2799元」 數量有限買起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