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揭「6件事」更容易作惡夢!睡太久風險高 吃辣害你睡超差

▲經痛,月經,睡覺,MC,失眠,外漏,生理期。(圖/記者謝婷婷攝)

▲研究發現,睡太久惡夢機率也較高。(示意圖/記者謝婷婷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人做惡夢時,醒來後的驚悚感仍揮之不散,也會因此影響睡眠。醫師指出,日常生活中有6種方式可輔助減少惡夢頻率,像是別一直賴床睡覺,有研究發現,睡太久會讓睡眠中的快速眼動期(REM)較長,而睡覺時間愈長,做惡夢的機率也就愈高。

經常在臉書分享各種研究的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據統計,約有4%的人被長期惡夢影響睡眠,自新冠疫情以來,惡夢和睡眠障礙的困擾也增加中。醫師表示,頻繁出現惡夢的人,半夜醒來的可能性提高,長期導致睡眠中斷,睡眠品質下降,不僅困擾精神狀態,也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專業治療慢性長期惡夢者,黃軒也分享,平時生活減少惡夢的方法,6個情況可能影響睡眠:

1.賴床睡覺:英國牛津大學曾經做過研究,每晚睡超過9小時的人,比每晚睡6小時的人更常做惡夢。研究人員認為,睡太久會讓睡眠中的快速眼動期(REM)較長,而REM是睡眠周期中的最後階段,在此階段較容易讓人做夢,因此睡覺時間愈長,做惡夢的機率也就愈高。臨床經驗更顯示,嗜睡症或呼吸中止症患者,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

2.情緒管控要做好:工作或經濟上的壓力造成的焦慮,或是重大生活轉變、困境等,導致日常生活常常情緒起伏失控,抗壓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解決自己的情緒管控,而惡化自己的情緒宣洩,容易在入睡後引發惡夢。也有研究顯示,生活上抗壓力愈低的人,愈容易做惡夢。

▲▼小酌,聚會,喝酒,威士忌,乾杯,居酒屋。(圖/翻攝自pakutaso.com)

▲醫師提醒,酒精也可能會導致睡眠品質變差,惡夢頻率高。(示意圖/翻攝自pakutaso.com)

3.生病:黃軒指出,科學家發現人在生病初期,病症刺激訊息微小,白天清醒時較難以明顯感受,但在休息睡覺時刻,可能引發大腦皮層的異常興奮,夜間做夢就會容易出現種種可怕的情境與感受。如:罹患流感等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症狀,有些人可能因此惡夢連連。

4.藥物使用:研究顯示某些藥物,如:百憂解等抗憂鬱症藥物,可能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因為這類藥物會增長睡眠的快速眼動期(REM)時間,而使人更容易惡夢。但需要改變用藥習慣的前提是須與醫師溝通、討論,不可擅自停藥,否則可能使原本疾病更嚴重,連帶睡眠不佳。

5.減少高脂和辛辣食物:以高脂食物來說,有研究發現,白天吃太多,夜晚的睡眠品質變差機率就愈高。至於辛辣食物會使體溫升高,加上不容易消化,使得睡眠品質變差,易產生做惡夢的狀況。

6.菸酒:醫師表示,酒精會增加睡眠快速動眼期(REM sleep)的長度,導致患者雖然入睡,但惡夢頻率高。酒精也會造成患者容易在睡著後,突然醒過來(wake after sleep onset)造成睡眠片段(sleep fragmentation),進而影響睡眠,導致身體健康出問題。

另外,研究指出,長期吸菸者有睡眠困擾風險的比率為一般人2倍,相對於無吸菸者,長期吸菸的人,也容易引發常常做惡夢,睡眠品質較差,導致白天嗜睡,無精神工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