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主播張瑞玲驚傳乳癌病逝,享年51歲。(圖/翻攝臉書)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民視前主播、資深媒體人張瑞玲,日前癌症病逝,享年51歲,據媒體報導,其罹患的是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的「乳癌」,女星朱俐靜今年7月也因它辭世。國健署提醒,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國際實證研究最有效的篩檢工具,除了10大危險因子要留意外,具有家族史者也最好早點接受檢查;此外醫師也示警,當摸到乳房硬塊有3徵兆,盡速就醫別拖了。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到69歲之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188到194人。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具家族史(一等親中有小於50歲者罹患乳癌)、初經早於11歲、54歲後停經、未曾生育或35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後天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
▲國健署建議2類人定期進行乳癌。(圖/翻攝自國健署)
對於乳癌篩檢,國健署也提醒,國際上最具醫學實證也最有效的工具是「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根據我國實證研究,大規模篩檢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建議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乳房外科醫師陳賢典曾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醒摸到乳房硬塊要當心,「3狀況千萬別拖」!他分析,無論是自我檢查或到院檢查時,當發現腫瘤「形狀怪怪的」就要小心,因典型良性腫瘤的形狀應該規則如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內容均勻,即可較放心追蹤。一旦看到腫瘤形狀詭異,邊界影像模糊不清,要擔心有病變風險。
▲一旦發現腫瘤形狀詭異,邊界影像模糊不清,要擔心有病變風險。(圖/亞大醫院提供)
至於「腫瘤穩定度」也是關鍵。陳賢典進一步指出,腫瘤穩定危險性較低,若在3~6個月短時間發現大小、形狀或內容穩定度發生變化,也必須注意。此外,一般良性腫瘤通常穩定且不會太大,當發現「腫瘤大小」超過2、3公分以上,「越大腫瘤即使外型是規則穩定的,其實還是有風險、有潛在病變危險性。」
「胸部大的人容易得乳癌?」是許多人存在的迷思。外科醫師陳榮堅解釋,乳房大小、豐滿度與會不會發生乳癌並不相干,但與乳房診斷很有關聯。他說,一般乳房較小的女性很容易摸到腫塊,有警覺性知道要就醫;但相對豐滿者,若腫瘤長在較深層位置,沒有摸得很仔細,加上腫塊滑掉難注意,因此上圍較豐滿者在自我檢查須特別留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