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嚴重便祕,10天才解出一點點,確診為大腸無力症。(示意圖/網友提供)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便祕是現代人文明病,一名婦人從年輕便祕到60歲,直到症狀加劇才就診,檢查發現患有「大腸無力症」,神經元退化導致大腸無推進能力,即使積極灌腸、服用軟便劑,仍需要7~10天「才能大出一點點」,導致她不敢進食而營養不良,最後醫師切除她近90%大腸,只剩下20公分儲存糞便。
收治個案的外科醫師陳榮堅在個人部落格指出,腸子與水管不同之處在於水管有通就好,而腸子則是當食物殘渣積在那時,需要靠著蠕動將其往出口帶。而大腸無力症的患者,常常在照大腸鏡檢查時,發現腸子可通,沒有長息肉腫瘤,但因為神經元退化而喪失推進能力。
陳榮堅說,目前西方醫學認為,適度補充維生素與進行有氧運動,對大腸無力症有所幫助,但該名婦人卻無明顯改善,回診時甚至發現她肚子脹得很大、四肢纖細,按壓下去有水腫的現象,疑似營養不良。進一步探究才發現,她的糞便全堆積在肚子,即使灌腸、服用軟便劑,仍需7~10天才能解出一點大便,造成她不敢吃東西。
▲婦人肚子脹得很大,四肢卻相當纖細,疑似營養不良。(示意圖,非本新聞當事人/記者李佳蓉攝)
眼見婦人營養狀況差、大腸神經元退化得更嚴重,陳榮堅緊急將她收住院並安排手術,術前先施打營養針,再做「次全大腸切除手術」,將大腸切到剩20公分。
為什麼不將大腸全部切除?陳榮堅解釋,一般人大腸約150~180公分左右,若正常人把大腸切到剩20公分,「那可能這輩子,拉肚子都要穿著尿布」;然而對於大腸無力症的患者,剩下20公分的大腸推進能力仍然不好,卻還須保留的原因為「那是用來儲存大便的」,若是完全切除,使小腸直接接到肛門,可能發生邊走腸液邊漏的情況。
陳榮堅進一步說明,大腸無力症屬於腸胃道功能性疾病,好發於年輕女性,通常會有不明原因的嚴重慢性便祕,且常合併腹脹、腹痛及噁心等症狀。可透過大腸攝影、大腸排空相關檢查,以估算糞便在大腸內移動的時間與概況,並排除其他病因,以分辨是否為大腸無力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