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已444人熱傷害!比去年整月還多 7類人高危險「肥胖也上榜」

▲▼天氣 豔陽 高溫 遮陽 傘花 強陣風 紫外線。(圖/記者屠惠剛攝)

▲天氣炎熱,資料照。(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連日高溫炎熱,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今年7月份到21日為止,熱傷害人數已經達到444人次,不但是去年同期的1.8倍,更超越去年7月總熱傷害人數。衛福部提醒,有7大類人屬於中暑高風險族群,除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外,過重者(BMI≧24)也屬於其中之一,因為肥胖者體內脂肪使得產熱多但散熱慢,容易大量排汗造成熱傷害。

衛福部統計顯示,過去兩三天因為熱傷害就醫人數都在30人上下,昨天則達38人次,今年7月份到21日為止累計444人次就醫,和去年7月同期的250人相比已經達到1.8倍,也超越去年整個7月熱傷害就醫人次423人的紀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氣 豔陽 高溫 遮陽 傘花 強陣風 紫外線。(圖/記者屠惠剛攝)

▲高溫紀錄不斷刷新,天氣炎熱到不行,資料照。(圖/記者屠惠剛攝)

衛福部提醒,有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熱傷害症狀時,要設法降低自己體溫,喝少許加鹽冷開水或者稀釋電解質飲料,一定要盡快就醫。而有7大類族群屬於高風險,更是要特別注意,包含:

1、嬰幼兒:
嬰幼兒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代謝率也較高,記得注意時時提供水分並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2、銀髮族:
65歲以上長者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力、調節體內水分的機能較不迅速,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病患者更要小心。

3、慢性病患:
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者腎臟病等慢性病換不易排汗,散熱機能相對差,對環境調節、應變能力也較差。

4、服用藥物者:
有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的機率,例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與鹽分平衡;含有抗膽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要特別注意。

5、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
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以及補充水分,容易造成熱傷害。

6、密閉空間工作者:
因為環境通風或者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者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7、過重者(BMI≧24):
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代謝,使散熱面積下降,代謝又會使產熱增加,要小心大量排汗造成熱傷害。

衛福部呼籲,天氣很熱的時候,每天至少喝2000C.C白開水,注意溫度通風,太陽太大別出去太久。也提醒衣服要穿淺色、寬鬆、透氣,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關閉家中非必要電器,時時補充水分,別等口渴才喝,並避免菸酒、大量糖份飲料等;更要特別注意,不可以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健康氣象APP使用說明。(圖/國健署提供)

▲健康氣象APP使用說明。(圖/國健署提供)

國民健康署、中央氣象局、中央研究院共同開發「樂活氣象APP-健康氣象服務」,內部功能包含即時定位查詢各地區熱傷害風險時段,包含全台各縣市預警地圖、每日時段及每週熱傷害警示燈號和相對應注意事項。

也因為熱傷害屬於急性疾病,如需緊急送醫,APP設有GPS定位功能,以立即搜尋「鄰近急救責任醫院」,直接帶入電話快速撥打,爭取黃金搶救期,降低熱傷害死亡風險。

關鍵字: 中暑 熱傷害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