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病讓他「脫衣服就像撕皮膚」 26歲大男孩2年換8份工作

▲患者因異位性皮膚炎,皮膚增厚變暗、脫皮,乾癢難耐,經中醫調理後,脫皮、暗沉、紅癢減輕,患者不再癢到失眠。(圖/記者林悅翻攝)

▲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有皮膚增厚變暗、脫皮,乾癢難耐等症狀。(圖/資料照,非文中當事人/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發病時奇癢、且復發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今年26歲的「小城」(化名)是重度患者,從小飽受疾病之苦,發病時體無完膚,皮膚痛如刀割,每次脫衣服就像撕下一片皮膚,疾病不穩讓他2年間連換8份短期工,希望能透過有效治療延長復發期,進而找到穩定的工作。

異位性皮膚炎是DALY(失能調整生命年)評估皮膚疾病中最嚴重的病症,台灣最新一份針對就業中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顯示,約9成病友工作表現受到影響,且約1/3病友因近期曾因病情須請假就醫,而造成每年約68億元國家生產力的損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復發的發炎性皮膚病,越是搔抓,癢感越發嚴重,進而影響的不僅是個人皮膚問題,還可能增加睡眠障礙、憂鬱和輕生等精神問題、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感染等風險,甚至會衝擊整體國家社會的經濟。

台大研究團隊去年發表一份針對就業中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調查研究,顯示92.5%病友日常生活會因疾病受到影響,88.5%病友工作能力受影響,且約1/3病友表示近期曾因異位性皮膚炎而必須請假。若能早期診斷治療,不但有助控制病情、延緩病程進展,穩定控制也有機會降低對社會與經濟的衝擊,讓病友發揮所長。

▲▼手肘,手臂,傷口,皮膚,抓癢。(圖/翻攝自pixabay)

▲異位性皮膚炎讓他「脫衣服就像撕皮膚」,26歲大男孩2年換8份工作。(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pixabay)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科主任楊靜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用藥與疾病嚴重度息息相關,目前臨床多採「EASI評分標準」,依據皮膚紅腫、抓痕、苔癬化等症狀的分布面積,劃分為3個等級,EASI評分0-6,屬於「輕度」;7-19分屬於「中度」;20-72分則為「重度」。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反覆發作機率高,約6成成人病友儘管接受治療仍無法妥善控制疾病。這是因為人的免疫系統有Th1和Th2兩種細胞反應,兩者互相拮抗,當Th2過度反應,壓制了Th1原本對抗病毒和細菌的免疫力,就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本就脆弱的皮脂膜,變得更容易發炎、破皮感染。嚴重時,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量堆積,甚至容易加重發炎,導致虛弱需住院治療。

目前健保給付的治療藥物種類多,除了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目前也有生物製劑納入給付。其中口服免疫抑制劑,楊靜宜主任表示,中重度病友使用的療效臨床觀察約4-5成,提醒病友多注意因免疫功能受抑制而產生感染的情況。如果要達到預期療效,可能需高劑量服用,同時注意副作用風險,並定期監測肝腎功能,長期使用者則須要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風險。

相較之下,楊靜宜主任建議中重度病友也考慮生物製劑等標靶治療藥物,生物製劑可以更精準作用於標的,相對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另一方面也能平衡Th1和Th2免疫力,讓受損的皮膚角質細胞有機會再長好,進而提升屏障功能,達到長期安全緩解的目標。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