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能幫助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得到更好的控制,甚至可能避免骨髓移植。(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記者高堂堯、游瓊華/台中報導
6歲女孩小美(化名)因多日高燒不退、淋巴結腫大,就醫後確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而接受標準化療,但小美很怕打針,且追蹤發現仍殘存微量癌細胞,醫師經家屬同意使用免疫療法和標靶藥物百利妥(Blinatumomab, Blincyto),藥物經由點滴注入,小美不再因抗拒治療鬧情緒,在完成2個療程後已測量不到癌細胞,目前追蹤情況良好,並接續進行化學治療。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蘇旻昱指出,兒童癌症是兒童的第2大死因,台灣每年約500人確診癌症,發生率約每10萬名兒童中出現12.9人,而急性淋巴型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則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疾病,致病原因不明,可能是先天染色體異常、大量暴露輻射線或化學毒物,或遭某些病毒感染,造成血液中不成熟的芽細胞在骨髓增生,影響正常造血功能。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醫師蘇旻昱。(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蘇旻昱表示,該病症最常見臨床症狀有臉色蒼白、不明出血、身上多處出血點或瘀斑、骨頭痛、不明原因發燒,須經抽血和骨髓檢查確診,但非想像中的絕症,若經化學治療搭配脊髓腔內化學藥物注射,以控制及預防中樞神經系統被白血病細胞侵犯,約2年半到3年療程,在台灣5年存活率逾90%。
蘇旻昱解釋,臨床上常見以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處理難以治療或治療後復發的白血病,近年還有免疫療法和細胞治療(如CAR-T),可讓病人體內免疫細胞和癌細胞做連結、驅使攻擊白血病細胞;若為治療後仍測得到微量殘存癌細胞或特殊型別的白血病,如「費城染色體」陽性的白血病,醫療團隊會評估使用免疫藥物達到更好的控制,甚至有可能避免後續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