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點驗證「優等生迷思」!生活+工作=比賽 專家搖頭:不健康依賴

▲學生,工程師,工作,辦公室,忙碌,電腦,上班族,OL。(圖/pixabay)

▲優等生迷思經常喜歡設定目標,並認為實現才等於有價值的人。(圖/pixabay)

文/美樂蒂.懷爾汀Melody Wilding(美國知名職場教練、註冊社工。)

優等生迷思可不是吃些培根、雞蛋和起司三明治就能解決的宿醉,這是一種成就上癮,從高敏感鬥士幼時直到進入職場,始終如影隨形。當你整夜大量飲酒,隔天可能會焦慮、疲勞又空虛,而優等生迷思就跟宿醉的後遺症一樣。曾在課堂上幫助你表現出色的信念和行為,現在反而阻礙你進步,害你失去內心的平靜,這時你就會陷入優等生迷思。

毫無疑問,優等生迷思是我的客戶在學習信任自己時面臨的最大障礙。然而,一旦他們不再將自我價值和成就劃上等號,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可以從生產力與對工作的投入當中尋求意義,而不必受其控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優等生迷思往往以下列方式出現:

你專注於設定目標。你喜歡設定目標,並且設定了很多目標,往往沒有目標就會茫然不知所措。你心中認定,如果實現目標,你就是個有價值的人。如果沒有,那你就一文不值。

只要你不是最好的,你就不夠好。你這一生不管是從前在學校和課外活動,或是如今在職場,都會努力做到完美。對你來說,任何低於A+的表現都像是失敗。如果你的表現剛好符合期望,對你來說就好似考試不及格,讓你只想爬上床窩個好幾天。

你覺得自己像個冒牌貨。儘管你受過教育和訓練,擁有豐富經驗,但你覺得自己不如同事或同儕博學多聞─這被稱為冒牌者症候群。你擔心自己說話的方式顯得很無知,或者你會舉手提供愚蠢的想法,以致暴露你是個騙子,你也一直相信自己是騙子。

你專注於以正確方式做事。你進行每一項任務時都非常重視細節,否則你就會覺得彆扭。關注細節對你來說很重要(即使已經不會再有人針對這一點給你打分數)。

你強迫自己更努力地工作─但工作方式不一定更聰明。你永遠不會對自己感到滿意,尤其是允許自己休息時,你可能認為這麼做很浪費或不應該。除非你的日程安排充滿各種應盡義務,否則你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你渴望獲得殊榮。你期待主管、同事或生活中其他重要人士對你的努力表示讚賞,若沒有得到他們的肯定就會無比失望。

你犯錯時會無比自責。即使對職涯沒有太大影響,你跌倒後也很難站起。當你犯錯往往會感到羞恥,而不是內疚。羞恥會說,我很壞(這意味著性格缺陷),而內疚會說,我犯了錯(這意味著你有能力修補或改進)。

你的情緒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車。對於高敏感鬥士來說,「豐富情感」是生活中的真實存在,但優等生迷思會讓你過度敏感─使你陷入自我批判,對日常壓力、不便或他人意見做出反應。你可能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喜怒無常。

▲▼上班族。(圖/翻攝PAKUTTASO)

▲優等生迷思有3要素,包括完美主義、取悅他人、做太多等。(圖/翻攝PAKUTTASO)

優等生迷思的三個要素

導致優等生迷思的三個要素分別是:

一、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會讓你過分強調自己的弱點而低估優點。這看起來像對錯誤過分糾結,總是覺得你非證明自己不可。而實情卻是如此:完美主義並不是真的要完美無瑕(你或許也意識到這是不可能的)。它其實是一種應對機制,可以控制你的恐懼,或者分散你對恐懼的注意力。你相信自己必須表現出光彩奪目、無可挑剔的樣貌,如此一來就沒有人看到你內心的掙扎。完美主義也讓你相信只有一種正確的做事方法,其他方式你都無法接受。

二、取悅他人。成為一個帶來愉快的同事或提供協助的主管固然值得讚揚,但始終將他人擺在首位,對你的職業幸福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為了取悅他人,即使你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你也可能會同意同事的拙劣想法。從本質上講,取悅他人是一種徵兆,意味著你強烈希望被認可,但對自己的評價很低,因為你的思考和行為方式有損你的核心價值觀。由此產生的不安全感可能會驅使你遵從他人的意見和期望(即使你根本不想這樣),並且會讓你在應該拒絕時難以拒絕。

三、做太多。你是可靠的人,足以貫徹執行、信守諾言並按時完成任務。但你也是一個做太多的人,總是擔心如果你不做某事,其他人也不會做。這會讓你付出慘痛代價,你可能會害自己身心過度緊繃,或者把別人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比如一肩挑起團隊的職責,弄得自己深夜和週末都在加班。你甚至可能會嘗試對其他人的反應負起責任(這裡先爆個雷:這是不可能的)。心理負擔可能會令人難以承受,除了精疲力竭之外,做太多的最大問題是會產生不健康的工作模式,導致其他人「做太少」。當你承擔起解決問題和營救他人的責任時,他們不必盡自己的本分,最好的情況下你只會感到沮喪,但最壞的情況下則會造成損害。

為什麼「裝到成真」行不通

世上沒有能解決優等生迷思的利器,許多高敏感鬥士不得不努力隱藏「自己不夠好」的感覺。如果無法隱藏,他們會試著裝到成真,並拚命抗拒自我懷疑的感覺,只希望總有一天能達到感覺自己夠好的程度。優等生迷思使我們認為,只要我們在清單上夠多的方框裡打勾或滿足最低要求和先決條件,我們就可以獲得肯定和價值,這是不合理或不可能的。這不是職場的運作方式。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不斷追求A+不僅徒勞而且有害。它會讓你精疲力盡,更重要的是,它會使你遠離重要和最好的東西。

▲▼大同3C,防疫,居家,家電,空調,優惠。(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許多高敏感鬥士努力隱藏自己不夠好,如果無法隱藏,他們會試著裝到成真。(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知名記者安妮.海倫.彼得森(Anne Helen Petersen)渴望在職業生涯和成人階段獲得成功,這直接導致她精疲力盡。她在嗡嗡新聞網上(BuzzFeed)寫道:「我已經接受應該一直工作的想法……因為從小生活中每個人每件事都在或明或暗地強調它。」安妮的優等生迷思表現出厭倦和無法遏止的衝動,她總是忍不住要去做些什麼並實現目標,而且不計後果。她開始注意到,雖然她可以巧妙地兼顧多項工作、財務、健康和長途旅行,但她會連續數週忽略其他基本任務,比如上醫院看診或給朋友發電子郵件,這些與工作無關的事原本可以讓她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或更美好。

安妮感到羞愧,她就是無法像其他人一樣擺脫拖延症。當她深入探索職業和生活之間的不平衡,終於意識到這情形並非源自缺乏欲望或時間;這是幾十年來嘗試「實現最終目標的結果,而最終目標有三:第一是擁有一份好工作,第二是這份工作很酷或聽起來很酷,第三是這份工作(讓她)可以追求自己的愛好。」她從小被灌輸這樣的觀念:生活和工作就是一系列比賽,而不是一種存在、學習與發展的狀態。

無數高敏感鬥士都跟安妮一樣,他們的經歷符合一項研究結果:人有可能對成就和外界肯定發展出不健康的依賴。不管是勾選清單上的方框、追求更高成就,還是為他人帶來快樂,一種「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會瞬間襲上心頭,使得大腦對此上癮。就像吸毒一樣,你需要不斷表現才能享受到快感,但即使我們的文化頌揚工作狂,這終究不是什麼好事。社群媒體讓我們保持聯繫,並將自己與朋友的精彩片段進行比較。跟上大家和避免落後的壓力會導致焦慮、抑鬱、自卑和更差勁的工作表現。但是你爬得愈高,跌得就愈深。研究指出,高收入上班族承受更多壓力,也更容易忽視休息時間─這對他們的福祉來說不是好消息。

包括安妮在內,許多高敏感鬥士試圖透過所謂的自我照護和生活技巧來解決優等生迷思,這只能提供暫時緩解(實際上可能會導致問題)。為了解決根本原因,你需要釐清自己何時才能不被渴望獲得成就所捆綁。

本文摘自《相信你自己:拋開內心小劇場,才知道自己有多強!獻給高敏人的職場逍遙指南》/ 方舟文化出版

關鍵字: 方舟文化 工作 職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