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算命!台大首創AI連結健保大數據 健康存摺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台大醫院醫師王宗道說明心血管疾病診斷與預後之人工智慧預測模式。(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醫師王宗道說明心血管疾病診斷與預後之人工智慧預測模式。(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心肌梗塞每十分鐘奪走一命,台大醫院團隊攜手健保署開發「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透過健保CT影像大數據建立國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模型,為全球首見。健保署預計明年上半將模型套用至健康存摺APP,民眾只要有胸部電腦斷層相關檢查結果,就能進行預測,瞭解心血管疾病風險程度,進而治療或者改善生活型態,堪稱是科學算命。

全民健保累積國人就醫紀錄超過700億筆,醫療影像收載也超過30億筆,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帶領Taiwan CVAI團隊參與健保醫療影像人工智慧應用試辦計畫,發表「開發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全自動分析AI模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宗道說明,心臟鈣化分數(CAC)是目前唯一被全球心臟學界認可顯著提升心血管風險分層準確度的檢查項目,該團隊跨界合作以7萬張無顯影劑胸腔電腦斷層心包膜及主動脈專業標註資料,開發出AI自動分割工具,經過驗證,心包膜分割準確性可以達到9成5以上,更是全世界唯一能自動分類及計算胸腔鈣化/脂肪定量AI模型。

王宗道指出,整套演算法使用資料為無顯影劑胸腔電腦斷層掃描影像,所以一般民眾只要有胸部斷層掃描且有包括完整心臟部分就可以計算相關鈣化分數;運行於一筆影像約30至90秒,結合平行處理程式,在大量資料同時計算時可以壓縮到約3至5秒,就可以得知自己心血管疾病風險範圍。

王宗道指出,目前計算可分為綠燈的低風險,黃燈中風險、紅燈高風險及最後的超高風險四大區間,除低風險只要維持健康生活形態,其餘則依照程度,需進行三高危險因子控制,以及疾病篩查、診斷。

該AI系統以去年12月份全台無顯影胸部電腦斷層進行試算,發現有超過4千名民眾屬於高風險,但過去並未有心血管疾病就醫、診斷紀錄,換算下來,一年可以揪出4萬名未正確就醫的高危險族群,提早介入預防及治療。

中央健康保險署與台大醫院今(7)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將運用心臟血管疾病診斷及預後AI預測模型建置全球首個以影像資訊為基礎的心血管風險資料庫,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如此一來民眾就可瞭解本身是否為心臟病高風險族群,健保署更進一步規劃明年上半將這項AI系統模型套用至健康存摺APP,只要用手機就可瞭解風險預測,也研擬進一步導入自費健檢等資訊。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笑稱這是「科學算命」,預測的結果不一定等於會發生,但如果持續維持不好的生活習慣風險就會上升;健康除了醫師把關,民眾也要對自己的狀態瞭解,平時希望民眾做運動、改變飲食習慣往往不容易,但如果能夠知道風險,願意配合改變的意願就可以提升。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