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罹癌人口年年激增,平均每半小時就有1人確診,每80分鐘就有1人死亡,。在十大癌症中,發生率連續蟬聯15年第1名的大腸癌,死亡率也位居第3名,「放臭屁、血便、痔瘡是腸癌的前奏?」、「罹患四期等於提前宣判死刑?」多種網路迷思、鄉民傳言帶你一次全解惑!
本集來賓陳周斌醫師與弟弟陳周誠醫師,兩兄弟前者為臺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後者為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率先引進腹腔鏡手術的陳周斌醫師,也對親自破解許多關於腹腔手術的疑惑,在陳周斌醫師的多年的觀察下,選擇使用該手術的病人,不僅住院時間縮短,更能大量減少腸沾黏的機率,藉以提高存活機率。也親自破解不少網路上的各種迷思。
針對坊間總流傳「年紀大的長者越容易罹患大腸癌」,陳周誠醫師也大盤點七大類人:一、50歲以上或大便潛血呈陽性;二得過大腸癌、息肉或腺瘤;三、有八年以上潰瘍性大腸炎;四、得過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者;五、一等親有息肉或大腸癌相關病史;六、一等親2人以上罹癌;七、過胖、飲食高脂高熱量、低纖或嗜菸酒。
近年超夯的RAS基因檢測又是什麼?RAS基因檢測其實是透過大腸鏡檢測原發腫瘤,目的是為患者選擇更精準的藥物,依數據顯示,RAS基因變異者占40%,無變異者占60%。在國人的話在左側跟直腸其實約略有7成,在右大腸的比例約3成左右,絕大多數的病人,大多數診斷是在左大腸的話,如果是轉移性腸癌,基因型又是RAS沒有變異的,一般我們是會先建議先用抑制表皮生長的標靶藥,效果會比較好。
陳周誠醫師也指出,常有不少病患問若已經到四期,存活率剩那麼低,還能靠治療延命嗎?與其他癌症相比,大腸癌已算是醫療資源豐富的癌症,再加上現已逐漸邁入「精準醫療再升級」的時代,即使是轉移性腸癌,在健保幫助下,不必做生物標記,就能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的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命至2年的機會。
不少名人對抗大腸癌多年,資深健康記者洪素卿也以歌王楊烈為例,楊烈從2005年發現罹患大腸癌,至今成功抗癌16年,任何治療過程均樂觀面對。在罹癌之初,原以為是行程太忙或熬夜得痔瘡,直到但腹部絞日益嚴重,才就醫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二期,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他,如願在出院兩週後如期開演唱會,點出「態度」才是抗癌的致勝關鍵!
由知名抗癌主播簡立喆主持的《雲端保健室》每週三下午一點十分在ETtoday準時開播!50分鐘的健康醫療訊息,帶入網友或現場嘉賓提出的疑問,透過專家一起解答!將介紹各種民眾最關心的健康議題,從疫苗、醫療新知、醫美至保健食品、健康飲食、運動器材等等,各個年齡層都能從節目獲得多元且實用的健康秘笈,再也不必擔心網路流傳的錯誤迷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