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膿痂疹+肛門膿瘍激增 醫:洗澡用「水蜜桃搓法」趕走病菌

▲▼幼兒膿痂疹最常出現在臉部或四肢,且幼兒容易抓癢,擴大感染至脖子、背部。(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幼兒膿痂疹最常出現在臉部或四肢,且幼兒容易抓癢,擴大感染至脖子、背部。(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台東報導

膿痂疹、肛門膿瘍是兒童常見的皮膚疾病,天氣炎熱高溫使門診病例增加。小兒科主任鄭弋醫師表示,其實洗澡以「水蜜桃搓法」將身體洗淨,是簡單有用的預防及避免復發方法。

▲▼幼兒膿痂疹最常出現在臉部或四肢,且幼兒容易抓癢,擴大感染至脖子、背部。(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把幼兒皮膚當水蜜桃般,以洗澡海綿或毛巾用點力搓洗,又不致破皮,全家大小也要一起好好洗澡。另外,若洗澡水源為山泉水或井水,一定要煮沸過再使用,膿痂疹、肛門膿瘍才不會再找上門。

鄭弋醫師指出,引起膿痂疹、肛門膿瘍的病菌,膿痂疹是金黃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所致,平時病菌會依附在身體毛囊上,小孩流汗、流鼻涕時,喜歡用手抹擦,或被蚊蟲叮咬後,用手或手指抓搔到皮膚破皮,造成病菌感染,形成小型膿疱或水泡,最常出現在臉部或四肢。由於長水泡或膿疱的周邊會癢,幼兒容易抓癢,再擴大感染區域,前來就醫的幼童中,有不少是四肢、脖子、背部都被感染了。

肛門膿瘍則是肛門與直腸間有腺體,腺體受到糞便中的大腸桿菌感染而發炎,形成膿瘍,初期在肛門附近可見紅腫、微硬,有疼痛感的膿疱,嚴重者會化膿。兩者治療時只要將化膿的膿疱切開引流,讓其自然癒合,症狀嚴重者再給予局部抗生素即可。

▲▼幼兒膿痂疹最常出現在臉部或四肢,且幼兒容易抓癢,擴大感染至脖子、背部。(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肛門膿瘍初期在肛門附近可見紅腫、微硬,有疼痛感的膿疱,嚴重會化膿。

雖然引發兩種兒童皮膚疾病的病菌、部位及症狀不一樣,但有些小朋友容易復發,與體質有關。鄭弋醫師說明,皮膚的毛囊、肛門的腺體較深者,容易藏汙納垢,復發比例自然偏高。因此,小朋友痊癒回家後,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注重清潔,若沒有好好洗澡,有可能因相同症狀再來看診,上次長在肛門的九點鐘方向,這次換到了十二點鐘方向。

鄭醫師見復發回診的小朋友,便會仔細詢問洗澡方式,發現不少家長怕弄痛小孩,塗抹沐浴乳、香皂後,用手輕摸過皮膚就沖洗掉,病菌還可能殘留在毛囊上。其實簡單的「物理方式就能把病菌趕走。」強烈建議家長一定要再用毛巾或洗澡海綿用點力搓,尤其是金黃葡萄球菌有毛,會黏附在皮膚上,搓洗的動作才能搓掉病菌,洗淨後再用毛巾壓乾身上的水分。

▲▼幼兒膿痂疹最常出現在臉部或四肢,且幼兒容易抓癢,擴大感染至脖子、背部。(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鄭弋醫師教授父母以洗澡海綿用「水蜜桃搓法」為幼兒洗澡。

 鄭醫師強調,洗手五字訣「濕、搓、沖、捧、擦」中,「搓」的動作必須正確才能把手上的病菌洗掉,洗澡也不例外,但洗乾淨不代表要把皮膚搓痛、搓破,使用的力道就像洗水蜜桃般,認真的搓洗身體,才能把毛囊中的病菌趕走。不只小孩,家長及手足通常也會帶有病菌,透過肢體、肌膚接觸仍會將病菌傳給幼兒,一同做好皮膚清潔,才有機會跟病菌說Bye!Bye!

▲▼幼兒膿痂疹最常出現在臉部或四肢,且幼兒容易抓癢,擴大感染至脖子、背部。(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下同)

「搓洗動作要確實,洗澡水最好使用消毒過的水。」鄭弋指出,日前,一名女童因身上多處膿疱久久不癒前來就醫,經檢查為A型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所致,是典型的膿痂疹,一問之下,女童家中沒有自來水。鄭醫師說,自來水經加氯消毒才隨著管線到各家戶,台東仍有不少家庭用水以山泉水、地下水為主,未經消毒恐增加皮膚感染病菌的機會,若是用山泉水、地下水洗澡,建議煮過再使用,才有助皮膚的清潔。

好好洗澡之外,指甲縫裡容易藏病菌,親子經由接觸傳染病菌,因此,指甲清潔就跟洗澡一樣不能忽視。鄭醫師提醒,家有幼兒的家長要定期剪指甲,愛美的家長為了小孩請暫時避免貼水晶指甲。若幼兒遭蚊蟲叮咬,應趕快用自來水洗乾淨,清潔過程造成肌膚乾裂者,可在清洗後立即塗擦乳液等保濕用品,簡單方法就能讓皮膚健康又乾淨。

►腦公!你不可以賴帳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