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老去,要怎麼當個「不討厭的老人」?(示意圖/123RF)
文/洪雪珍
有一個星期六早上上線上英文課,老師循例問大家今天有什麼計畫,一名學員說她要陪婆婆出去走走,老師便問她和婆婆相處的情況,她停頓一下,帶著些許尷尬的笑意說:
「你知道的,老人就是愛抱怨!任何大小事都可以拿來抱怨,我就是要學會包容。」
這點,我也很有感。這使得我常在想一個問題,假使有一天我們老了,要當個什麼樣的老人?我認為,至少要做到不讓人討厭,最起碼是......。
1. 愛漂亮
2. 愛乾淨
3. 愛運動
4. 愛外出
5. 愛學習
6. 愛說笑
我不是工作狂,時不時也想發懶,不想工作,但是我真心覺得老人之所以開始不愛漂亮﹑不愛乾淨﹑不愛動一動﹑懶得外出,甚至自認為老了而無法學習,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再工作。
像現在日本逾65歲以上的老人有1/3繼續工作﹑韓國則更高達44%,都是好事,可以減緩長夀化帶來的社會衝擊;相反的,台灣只有8%老人在工作,相差數倍,足見我們並未完全準備迎接超高齡社會。
▲有許多人提前退休,少了工作、當全職照顧者,卻不適應。(圖/unsplash)
有一次搭乘捷運,一名50多歲的女性跟我打招呼,表示聽過我的課,稱讚我的內容非常精彩。接著她談到前不久提早退出職場,家人認定她有時間,於是要她全職照顧父母,她不是不想孝順,卻說不出哪裡怪怪的,問我該怎麼辦?這涉及到家務事,我不便多說,不過針對她本人,我倒是給了建議:
「妳還是要有些工作,部分工時都好,以跟社會保持連結,才不會很快老!」
如果不做點工作,整天宅在家,跟老人家大眼瞪小眼,不加速老化才怪!再加上她這個年紀的人平均活到九十多或一百歲,這一老就要老四十年或五十年,光是想像就不寒而慄!依照統計,不管做的工作是全職或兼職,有工作的人比較健康有活力,夀命也比較長,可見得工作是一個預防老化的方法。
你想想看,有工作就必須出門,一定會注重外表,也會去學習,而且有其他重心,不致心裡只有家庭與親人,自然減少對家人的嘮叨與抱怨愛抱怨。誰不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每天有事忙﹑可以聊新鮮話題﹑穿得好看時尚﹑說起話來幽默風趣?就算是爸媽到了八九十歲,子女也都是這麼盼望的,不是嗎?
台灣做過調查,發現86%的人不想複製父母的老年生活,他們指出這些父母最大的問題出在於以下五點:
1.沒有興趣嗜好
2.病痛不斷
3.過度依賴家人
4.不太出門
5.整天沒事做
▲老年能夠有健康與外表、有朋友可來往,多出門走走促進身心健康。(圖/pixabay)
正好最近有出版社邀請我推荐新書,作者是投資理財專家,寫書的主題是告訴大家如何投資理財,早早退休不工作。我嘿嘿笑了兩聲,淘氣地說,這跟我理念不合喔!我鼓勵大家不要退休,多多少少都做點工作,能夠賺點零用金固然好,重要的是防止老化,維持健康有活力,並且不要變成令人討厭的老人。
老了還能夠工作,不是老歹命,而是表示腦子可以使﹑身體夠敏捷﹑反應算靈活,這都是價值啊!反而要慶幸自己能夠工作,而別人還願意雇用自己。藉著工作,我們必須更加注重一言一行,在意大家對我們的觀感,間接地就會變得開朗活潑﹑愛交朋友﹑會說笑話,讓大家喜歡我們,跟社會有良好的連結。
這麼一來,我們不就有老了之後的「三寶」嗎?像是...
1.有零用錢可賺
2.有健康與外表
3.有朋友可來往
所以我在寫文章或演講時,不斷地鼓勵大家正視這一代的新課題,卻是父母那一代所忽略的,就是如何延長工作夀命,活到老做到老,最終能夠獨立老到迎接滿天的晚霞餘暉,不成為別人的負擔,反而是擁有別人期待的可用價值。當我們被社會需要時,便會更自尊與自重,大家自然會對老人家的印象改觀囉!
人就算老了,也是需要自我修養,而維持繼續工作是一個好方法。
本文摘自「洪雪珍fb粉專」,現有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