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擄殺嫌車上有「女性貼身衣物」 醫:戀物癖恐與兒時創傷有關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圖/公關提供)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曾治療過戀物癖個案,並幫忙找出背後原因。(圖/資料照/公關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馬來西亞籍鍾姓女大學生遭擄走勒殺,梁姓嫌犯29日晚間落網,警方更在他車上搜出一整袋女性貼身衣物,也有女性表示上月險遭擄走。精神科醫師表示,從目前警方釋出資訊分析,梁嫌可能有「特殊性偏好症」,戀物癖也是其中一環,若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可能會造成問題,但回溯發病原因,很多時候都與兒時創傷有關。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長期擔任新北市家庭暴力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他受訪時表示,特殊性偏好症可分為「單異性癖」與「觸摸症(戀物癖)」,前者會將異性的衣物穿在身上,想像與其發生性關係;後者則是撫摸異性衣物想像與對方性交,一邊自慰發洩性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聰財提到,戀物癖患者通常喜歡穿過的衣物,為了滿足需求,也經常有偷竊行為,進而被報警、立案。但在深入瞭解後,就會發現很多都是心性發展史出現「缺口」,所造成的障礙。

一名男性多年前因猥褻女性,被依性侵害加害者處遇機制,轉介到楊聰財診所。經問診後才發現,個案是家中獨子,從小備受疼愛,而媽媽在家喜歡穿清涼衣物,也喜歡擁抱等肢體接觸,導致他從小有機會碰觸媽媽的內衣褲。但父親長年酗酒、家暴,媽媽最終受不了離家,以致個案很長一段時間出現分離焦慮。

▲▼擁抱,情侶,戀人。(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醫師表示,不少個案會發展成戀物癖,可能與兒時創傷有關。(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等到個案成年後出了社會,他發現自己每當碰到情緒上壓力,如憤怒、傷心等,就會想去摸女生的內衣褲,以致開始偷竊,最終犯下猥褻案件。

「以心理動力學來講,這就心理上思念媽媽所產生的衝動。」楊聰財表示,該名個案除了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情緒障礙外,另轉介心理諮商師協助個案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壓力應對,透過運動、參加社團等抒發情緒壓力,並尊重女性。經過長達3年的治療,他才從抗拒、否認到接受建議。現在個案恢復良好,也能與女性發展正常關係。

楊聰財提到,梁嫌為何會犯下擄殺案,他並不清楚,但如果真的要把他與戀物癖進行連結,很有可能是怕女性抵抗,才會使用力量制伏,但詳細病因還有待了解個案後,才能進一步探究。

林口長庚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張家銘則表示,戀物癖與蒐集最大的差異,就是會用這些物品解決性需求、性幻想,女性私密物又是最常見的使用物件,但這些人未必會去侵犯他人,也很少會來醫院求助。

【推薦閱讀】

長榮女大生父母來台相驗 指揮中心類外交泡泡專案「免除居檢」

長榮女大生遭擄殺 教部次長「很沉重」:記取教訓、強化各校校安措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