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血便一週竟是大腸癌,化療後「高炎值」讓她疲倦又掉體重。(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0歲的簡小姐今年長達一週出現腹瀉、血便症狀,經診斷為大腸直腸癌,手術後經歷10次化療,一度出現食慾下降、體重減輕與疲倦等症狀,營養師從症狀及寫檢報告研判其有發炎症狀,所幸在調整飲食,並補充癌友專屬營養品,副作用已大幅改善。
癌症是國人健康頭號殺手,已連續38年蟬聯十大死因之冠,癌症治療期間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警訊,而若身體長期處於高「炎」值狀態,恐影響癌患存活率與存活時間,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為此公布「炎值」公式,提供癌友自我判斷管道。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醫師表示,依據最新臨床調查顯示,7成癌友出現體力下降、5成出現食慾不佳、疲倦等症狀,2位癌友就有一人「炎」值爆表。「炎值」公式為癌友嗜中性白血球數與淋巴球數相除,若大於等於3則代表身體有發炎現象,炎值越高發炎狀況越嚴重。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醫師。(圖/記者嚴云岑攝)
高「炎」值不僅會影響平均存活期,也會導致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機率提高,進而延遲治療。王照元說,大腸直腸癌患者平均存活期約40個月,炎值低的患者,近7成可以存活超過40個月,然而炎值高的患者,僅剩不到1成 。
林口長庚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孫麒洹表示,診間癌症患者常忽略發炎狀況,以為厭食、疲倦、體力與體重下降為理所當然。然而研究發現,癌症腫瘤本身即會造成營養不良,若是發炎情況不加以控制,更會加乘發生嚴重營養不良及併發症的機率,進一步延誤後續治療。
基隆長庚醫院營養師林奕岑表示,癌友對於熱量、營養組成、抗發炎EPA等需求,都與一般民眾不同。癌友應謹記「5好」營養補充口訣,先透過高熱量、高蛋白,幫助組織修復與肌肉生長,儲備治療所需體力與抵抗力,並維持適醣、適脂,以及每日2克魚油EPA,幫助改善發炎,降低併發症機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