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左半身嚴重痙攣「翻腳刀」 肉毒桿菌打腳踝改善走路能力

▲肉毒桿菌素協助腦中風復建。(圖/記者嚴云岑攝)

▲四成腦中風患者手腳緊繃僵硬!醫:出現肢體痙攣應及早治療。(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62多歲張先生去年11月腦中風後,左側出現嚴重肢體痙攣,上肢因肌肉緊繃而疼痛,甚至出現「翻腳刀」,腳趾因過度摩擦而反覆破皮,且腳掌無法自行抬起。雖服用口服抗痙攣藥物治療,卻因頭暈等副作用整天昏沉,後在醫師建議下,改以肉毒桿菌施打腳趾至腳踝肌肉,一個月後走路穩定度顯著改善,大幅減輕每天幫他穿衣、洗澡的太太負擔。

腦中風是國人失能與死亡主因,每年約新增3萬名病患,奪去1萬3000多人性命,逾半數患者在急性期後,仍處於失能狀態,後續頻繁就醫也造成照顧者與家庭經濟負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神經學學會陳柔賢理事長表示,約4成急性後期中風患者會有拳頭緊握、肩膀內收、手腕內彎、腳指關節嚴重彎曲、肌肉緊繃等肢體痙攣症狀,多數患者因無法伸展而行動不便,面臨無法自行用餐、如廁等生活自理問題,痙攣症狀更嚴重影響復健效果。

▲▼ 四成腦中風患者手腳緊繃僵硬出現痙攣應及早治療,患者復健不在卡!。(圖/記者許靖騏攝)

▲台灣神經醫學會與台灣腦中風學會聯合舉辦腦中風衛教記者會。(圖/記者許靖麒攝)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志昊醫師補充,腦中風後肢體痙攣若長期未妥善治療,病人關節活動度受限加上肌肉緊繃,可能會因疼痛影響復健效果;加上部位不易清潔,導致濕疹、潰瘍、感染,並傳出異味,嚴重甚至會導致不可逆的關節變形。由於患者穿衣、上下床、如廁、行走等生活都需要旁人協助,讓整個家庭都受影響。

陳柔賢說,患者在復健期間若出現肢體痙攣,應盡早就醫,讓緊繃的肌肉放鬆,常見治療可透過口服抗痙攣藥物或肉毒桿菌素等方式,健保已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腦中風後上肢與下肢痙攣,相較於口服藥物,少了嗜睡等副作用,但需要定時注射,預計每年有上萬名患者受惠。

陳柔賢提到,腦中風患者在復健過程若面臨肢體痙攣的挑戰,但若把握3個月黃金期積極治療,復健過程會順利許多,也能避免產生不可逆的關節受損。他同時提醒,中風後的患者除了要積極復健外,還要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積極控制三高,定時檢查與按時服藥,才能避免再次中風的發生。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關鍵字: 肉毒桿菌 腦中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