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5種寶寶會出現的「怪毛病」!

▲▼嬰兒與母親。(圖/記者嬰兒與母親攝)

圖、文/嬰兒與母親

學齡前的孩子有時會做出一些讓父母感到奇怪的行為,譬如摸生殖器、咬手指、啃指甲、挖鼻孔、玩頭髮…等,為何孩子會出現這些小怪癖?這些行為是否會影響發育?來聽聽兒童職能治療師怎麼說:

怪毛病1.老愛摸鳥鳥,叫他不要摸,卻越摸越起勁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職能治療組兒童組長謝明潔表示,0~3歲的孩子會透過各式各樣的動作去探索自己的身體,當他發現摸生殖器會讓「鳥鳥」有反應,會覺得有趣而反覆把玩。此外,男性生殖器會在早上起床時出現自然的生理反應,當孩子無意間碰到發現「摸了很舒服」,就會反覆做同樣的動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何改善摸鳥鳥?

對孩子而言,生殖器就像一個玩具。只要讓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其它事物上,孩子就不會去把玩它。

怪毛病2.喜歡把手放進嘴巴,或把指甲咬得亂七八糟

這種行為有3種可能,一種是孩子緊張焦慮需要自我安撫;一種是孩子的觸覺較遲鈍,需要透過嘴巴獲得感覺刺激;一種是孩子想要探索或認識自己的身體。

如何改善吃手?

如果孩子是因為緊張害怕做出這種行為,要先找出讓孩子緊張害怕的原因,讓孩子遠離讓他緊張害怕的人、事、物,接著再安撫孩子,告訴他爸爸媽媽會陪著他,不用害怕。
如果孩子吃手的目的是調節觸覺,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多增加玩沙、玩黏土、玩麵糰、踩草地…等觸覺刺激。

0~2歲的孩子會用手和嘴巴去探索、認識自己的身體和環境,佛洛伊德將這個時期稱之為「口慾期」,皮亞傑則稱為「感覺動作探索期」,兩種概念基本上差不多,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動作發展、提升認知及遊戲能力。如果孩子吃手是為了認識身體,不必刻意限制,只要將孩子平常可能會碰到的物品清潔乾淨、避免讓孩子將小物件放進嘴巴就可以了。

▲▼嬰兒與母親。(圖/記者嬰兒與母親攝)

怪毛病3.愛偷偷挖鼻孔,怎麼勸也勸不聽

從生理角度來看,有可能是因為鼻塞不舒服。從成長發育的角度來看,孩子滿8個月以後會對空間建立初步概念,開始探索各式各樣的孔洞及容器。當孩子發現鼻孔有洞,就會透過挖鼻孔來滿足探索的慾望。

如何改善挖鼻孔?

平常可以多給孩子玩存錢筒、形狀配對板、形狀套套桶、積木桶等投入式或形狀配對的玩具,滿足孩子對觸覺回饋及空間認知的需求。

嬰幼兒異常行為 通常半年就會消失

在嬰幼兒時期的異常表現多半是階段性行為,通常半年左右就會自動消失,不需要過於擔心。建議爸爸媽媽可以設定一段時間觀察,利用改變情境或提供玩具調整孩子的行為,如果超過半年還是沒改善,再帶孩子就醫檢查。

謝明潔
學歷: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學士
經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職能治療師
現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職能治療組兒童組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職能治療師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20年8月號。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10902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