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一跌「全身多處骨折」 喝水惹禍...低血鈉「小心多喝水」

▲▼老人,拐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每日2000 cc的水量,對中風病人卻可能會造成血中鈉離子濃度過低。(示意圖/pixabay)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

一位78歲吳先生(化名)連續多日頭暈、倦怠、沒有精神,而且四肢無力,常常有噁心想吐的感覺,原本以為只是感冒需要休息,結果吳先生卻因活動能力受影響,走路不穩而跌倒,被家人送到急診。檢查後更發現吳先生右手上臂及肋骨多根骨折,其血中鈉離子濃度明顯低於正常值。在醫師給予高濃度鹽水靜脈注射後,吳先生的血中鈉離子濃度逐漸回升,頭暈、疲倦、肢體無力與噁心的感覺也一併消失。

▲阿公一跌「全身多處骨折」 喝水惹禍...這族群「小心多喝水」。(圖/臺大醫院新竹附醫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暉騰醫師表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除了在中風病人很常見,一些抗憂鬱藥物或精神科用藥也會造成這種症候群。(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經醫師診察發現,原來吳老先生過去有中風病史,最近因泌尿道感染,被鼓勵多喝水,以避免再度發生泌尿道感染。然而,原本每日2000 cc的水量,雖然對於一般人而言不會造成不良影響,但對中風病人卻可能會造成血中鈉離子濃度過低。由於中風病人的抗利尿激素會分泌過多,也稱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造成腎臟持續回收水分到體內,若再加上額外補充過多水分,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就被「稀釋」過低,也就造成低血鈉,因而引起很多不適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四肢無力、疲倦,嚴重的病人連人事地都會混亂,甚至會癲癇發作或陷入昏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鄭暉騰醫師表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除了在中風病人很常見,一些抗憂鬱藥物或精神科用藥也會造成這種症候群。治療的原則是不能飲用過多水分,一般而言,每日限制在1500cc,如果像這位病人有其他醫療目的需要飲用一定量的水分,必要時可以在每日的食物中加入鹽分,「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的病人也有促進腎臟排出水分而不會排出鈉離子的藥物可以選擇。

鄭暉騰醫師說明,低血鈉還有多原因會造成,包括某些類型的利尿劑,止痛藥,心衰竭、腎功能不佳或肝硬化造成的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與腎上腺功能低下。所以當有疲倦、頭暈、肢體無力的情形時,也要小心可能是低血鈉造成,找出真正原因加以治療,才不致於嚴重到癲癇或昏迷,或發生跌倒而造成骨折外傷或腦出血的嚴重後果。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免費圖庫pixabay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免費圖庫pixabay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