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疼痛4特色 積極治痛不要忍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與外在顯而易見的傷口痛相比,內臟疼痛往往更讓人困擾,台灣疼痛醫學會表示,內臟器官病變引起的疼痛,有些可隨著疾病療癒、疼痛也隨即遠離;但有些內臟疼痛找不出明顯病因或無法以手術治癒,這類疼痛具有4特色,可能形成慢性疼痛,如果忽略去治療疼痛問題,甚至可能讓患者產生精神方面的併發症。

▲有些內臟疼痛找不出明顯病因或無法以手術治癒,可能形成慢性疼痛,如果忽略去治療疼痛問題,患者可能產生精神方面的併發症。(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洪至仁醫師表示,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ASP)持續在全球推動疼痛防治,最新年度主題就是「內臟疼痛防治」。他表示內臟疼痛困擾不少民眾,從急性的膽囊炎、腸阻塞,反覆發作的經痛、胃潰瘍、腸躁症,到慢性持續慢性胰臟炎、間質性膀胱炎、骨盆腔疼痛、癌症內臟轉移等,長時間的疼痛折磨,容易造成患者焦慮沮喪、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內臟疼痛是內臟本身受到剌激時產生的疼痛,機制目前還不甚明瞭,推測是內臟器官因為機械性牽拉、擴張、痙攣、缺血和發炎反應等刺激所造成。如何知道自己可能有內臟疼痛問題,可觀察是否具下列4大特色:

1.定位不準確,如腹痛病人常無法指出疼痛的明確位置。

2.疼痛常呈現漸進性增強,持續時間較長;但有時也可迅速轉為劇烈疼痛。

3.內臟疼痛不一定反應內臟損傷,有時僅僅是器官功能上的問題,因此未必能找出明確的疾病診斷。

4.內臟疼痛常伴隨著所謂轉移痛,如心絞痛也常伴隨左肩疼痛,急性闌尾炎初期常有上腹不適的感覺。此外,也常伴隨有噁心、發熱、全身不適和情緒上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洪至仁醫師強調,疼痛往往是病患就醫的理由,即使找不到確切病症、或疾病無法治療,疼痛的問題都應優先控制,臨床上觀察發現,許多患者如果疼痛問題未緩解,容易產生其他精神方面的併發症;反之,若是積極將疼痛控制好,反而更有利於提高疾病治療的接受度。

洪至仁醫師表示,在疼痛醫學會的努力下,國內已建立了多處專責的疼痛治療中心,民眾若有難解的疼痛困擾,可查詢全台「疼痛門診」獲得協助。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top1health.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