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爸注意!台大研究:晚10年當爸 孩子精神疾病早發風險增30%

▲▼父子,家庭革命,父親,爸爸,兒子,吵架。(圖/pixabay)

▲父親生育年齡可能影響到孩子精神疾病是否提早發生,示意圖。(圖/pixabay)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人越來越晚婚、晚生,希望拼事業經濟穩定再來生小孩,但是有研究發現,父親生育年紀越大,不但與孩子精神疾病有關,更可能讓發病年齡提早。台大公衛學院今(15)日發表研究成果,針對1600個有思覺失調症孩子的家庭進行分析,排除基因等遺傳因素,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10歲,孩子思覺失調症提早發生的風險增加3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國人平均結婚年齡上升,生育年齡也變晚。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母親平均生育年齡從民國80年的27.2歲,上升到106年的32.0歲;父親平均生育年齡從民國80年的30.3歲,上升到106年的34.5歲。

然而外界普遍了解母親生育年齡高,恐怕增加孩子先天疾病等風險,而有愈來愈多研究也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過高,其小孩得到精神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為堅與中國醫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王世亨的跨國研究團隊進行研究,探討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病風險的關係。

▲▼公衛研究: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病風險的關係。(圖/記者洪巧藍攝)

▲公衛研究: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病早發風險關係。(圖/記者洪巧藍攝)

王世亨表示,研究收集台灣3000個父母沒病史、孩子有思覺失調症家庭資料,發現同是單發性精神病患,其父親生育年齡過高者,屬於18歲前就發病的早發型風險會增加。

研究並針對其中1600個家庭進行「全基因體關聯分型」,估計出父親、母親精神病多基因遺傳風險進行控制,也排除母親生育年齡過高因素,仍發現父親生育年齡以25歲為基準,每延後十歲,其子代思覺失調症的早發風險增加30%

王世亨解釋,男性生育年齡與小孩健康的相關是否為因果關係尚未有定論,推論一項可能的原因在於男性的精子不斷進行減數分裂,過程中可能會有突變發生,隨著年齡增加,累積的新生突變數目也愈來愈多,也增加子代精神疾病的風險。

而過往北歐進行一個整合性分析研究發現,父親生育年齡超過30歲後,其子代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顯著上升;與父親生育年齡在25到29歲相比,父親生育年齡在30到34歲其子代罹病風險增加6%,而父親生育年齡超過50歲其子代罹病風險增加66%。

陳為堅指出,此次研究則是透過全基因體的測定,有機會直接評估患者雙親攜帶遺傳學研究上增加風險的相關因子,進而控制,釐清患者疾病早發與父親生育年齡的關聯,也印證太早、太晚生孩子都不算理想,人類生殖系統在一定的年齡達到成熟,以男性來說約在25到29歲之間,之後則會出現耗損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這項研究也促使對國內育嬰政策的重新思考,除了女性外也應該考量男性狀態,要有兩性平權觀念,北歐等地區的觀念上,人生不僅是拼專業成就,工作與家庭生活應該要取得適當平衡,也在適當的時間規劃生育下一代。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主任黃宗正則提到,思覺失調等精神疾病致病原因複雜,基因只佔了50%,另一半則來自環境因素。如果無可避免出現晚婚,應該減少環境風險,以思覺失調症來說,母親懷孕時出現感染,或者孩子成長過程接觸毒品、吸食大麻等都可能增加發病的風險,如果能夠進行防範,這一增一減也可能讓孩子不會發病。

這項研究成果,已被聲望卓著的精神醫學期刊「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7年的Impact Factor = 11.982, 在142本中排第6,4.2%),在官網上刊出。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