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新解 全球首次用幹細胞使大腦重生

圖/shutterstock 文/陳俊辰

2018年7月30日下午5點,日本京都大學附設醫院官網公開一個招募網頁,要找7個病人。人數很少、網站簡單,但卻馬上吸引十多個國際級媒體爭相報導,為什麼?

這是全球首次核准使用幹細胞修好特定腦組織,像替換新零件般,翻轉巴金森氏症造成的失衡人生。

巴金森氏症是高齡者易罹患的神經疾病之一,台灣目前患者估計超過4萬人,人口結構比台灣更老的日本則約有15~20萬人。手腳不由自主顫抖,碗筷都很難拿穩;肢體僵硬,像機器人;平衡感喪失,容易跌倒;也常伴隨睡眠障礙、重度憂鬱及失智等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巴金森氏症是因腦內黑質腹側緻密部的多巴胺神經元細胞大量死亡,多巴胺是一種跟控制身體運動機能直接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缺乏它會造成運動能力減退。目前治療上常選擇能提高多巴胺濃度的藥物緩解病情,或直接動手術破壞一小塊造成動作異常的腦區,或埋進導線,通電刺激神經(深部腦刺激術),但都無法阻止神經元減少。

腦神經「回不去了」,幹細胞伸援手

京都大學團隊選擇走不一樣的路,將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放在培養皿裡,養出多巴胺神經元的前驅細胞,就像一座生產大腦零件的小型工廠。下接著由神經外科醫師接手,在患者頭蓋骨鑽兩個小孔,用定位裝置把大約500萬個新細胞注入腦內,待細胞變成成熟的多巴胺神經元細胞,就能融入成為正常大腦的一部分。

(使用幹細胞轉變成神經細胞,就像創造出一塊活補丁,雖無法百分百修復腦部的缺陷,但可以協助患者的運動功能回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團隊主治醫師、京大iPS細胞研究所教授高橋淳指出,患者移植神經細胞後,還要觀察一段時間,除了監測療效,還要確定幹細胞不會生長成壞東西,例如惡性腫瘤。

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基礎研究科主任邱士華先前進一步指出,幹細胞治療必須嚴格把關安全性,因為幹細胞幾乎能分化成任何細胞,例如以日本力拚在2020年上市的視網膜黃斑部修復術來說,如果有一顆幹細胞還沒有正確地分化完畢,又沒被檢查出來,「日後眼睛裡長出牙齒來,並非不可能。」

京大團隊表示,患者注射幹細胞後,需定期接受腦部檢查,若發現癌細胞,就要動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高橋淳說:「大概兩三年都要重複做同樣的事,我們會做到『連這樣(細節的檢查)也要嗎?』的程度,以確認有效性、安全性。」

老化席捲全球,如何增加身體器官的使用年限是關鍵,目前日本是對幹細胞治療持開放態度,用幹細胞修復視網膜黃斑部退化正在做小規模臨床試驗,治療心臟衰竭已受主管單位核准可開始人體試驗,巴金森氏症治療是第3種新療法。

延伸閱讀:

老人家的特殊氣味 竟跟「它」有關!5招能改善

銀髮族「吃越清淡、越營養不良」

退休生活先「自保」!當心落入3大理財陷阱

上班要顧慮職場上的眉眉角角,下班要煩惱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你心累了嗎?

運用新思維打破框架,打造熟齡第二新創!財富的規劃管理10/12專家教你這樣因應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關鍵字: 康健雜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