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失智長者街頭實測 多數人都好冷漠

失智症街頭實驗影片。(圖/翻攝自及早救智影片)

▲失智症長者迷路街頭實測,結果顯示出社會環境普遍不太友善。(圖/翻攝及早救智影片)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台灣目前有26萬失智症人口,專家預估到2031年可能會達到47萬,但現今卻仍有不少人對失智症一無所知,讓患者處在不友善懷竟。根據屏東基督教醫院調查,很多家屬對於讓失智症患者出門存有「怕迷路、擔心出意外和害怕被欺騙」三大恐懼。對此進一步做街頭實驗影片發現,多數人遇到迷路的失智長者都相當冷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屏東基督教醫院社區醫學部臨床心理師林勇勝指出,臨床上不少失智症患者會遇到不友善對待,曾遇過一名媳婦帶著罹患失智症的公公搭計程車要去就醫,沒想到司機竟嗆「失智症還帶出門幹嘛!」另一名李奶奶原本還能自己搭火車,但每次到家後身上的錢都會不見,家屬懷疑是被有心人士欺騙。

林勇勝進一步說明,一般來說失智症患者的短期記憶會先受損,例如重複購買、忘記有沒有吃藥或不斷問一樣的問題,注意力也會不斷下降,例如自己過馬路不會看左右來車,就自顧自地直直往前走,再加上社會環境普遍不夠友善,不少人不會也不知該如何伸出援手。

▲失智長者,老人躺著,老人,長照。(圖/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因為社會環境不友善,所以多數人不敢讓失智症長者出門。(圖/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偏鄉失智症盛行率是都會區的2倍!」林勇勝分析,因為都市大多社經地位較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保護因子也較多,例如會用電腦、記事本或便條紙記事情,反之偏鄉很多老年人教育程度低,甚至不識字,所以只能不斷開口詢問,若這時社會環境不夠友善,失智長者和家屬更會畏懼出門與人來往。

為了提高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屏東基督教醫院也與超商業者7-11合作拍攝「及早救智」計畫的街頭實驗影片,測試路人遇到失智症長者迷路或認錯人會有什麼反應,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冷漠離開。對此,林勇勝提醒,一旦在路上遇到失智長者,發現他身上沒有可以辨識的手環、名牌等資訊,可以陪伴他到最近的警察局,讓警察協助處理。

「及早救智」計畫已邁入第四年,2018年將建置全台第一個「偏鄉失智友善模範社區」,串連醫院、衛生所和長照服務據點,屏東地區近80家7-11也將推動失智症友善課程,警局、郵局、學校和教會等機構也會加入支援,呼籲熱心民眾到7-11記得投下零錢,一起關懷失智長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