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腸病毒流行季節已至,大家都知道正確洗手五步驟是「濕、搓、沖、捧、擦」,但並不是洗了就好,必須洗對時機。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正確洗手五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
▲想要預防腸病毒?謹記五大一定要洗手的時機。(圖/記者張一中攝)
往年腸病毒疫情每年4月時逐漸升溫, 5至6月達到高峰,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表示,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每3-4年即有一波明顯流行趨勢,如94年142例、97年373例、101年153例。自101年大流行後至今已屆滿4年,未具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必須更積極預防感染。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衛生局持續宣導各教托育機構應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小朋友平時養成勤洗手、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加強幼托機構辦理腸病毒親師座談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幼童出現發燒、嘔吐、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現小紅疹或水泡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在家休息,避免腸病毒傳播;若孩童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狀時,要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或大醫院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提醒家長注意,如發現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的學童,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至「臺北市學校傳染病通報系統」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及同法第70條規定,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