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健康恐患帕金森氏症

生醫觀點

生醫觀點 生醫觀點

生醫觀點專注提供生技及醫療產業的重要觀點及發展趨勢,協助華文讀者透過我們的觀點對生技應用技術、醫療產品及生技服務等新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文/生醫觀點Alma

美國最近出現一項新研究,顛覆傳統對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瞭解。以往認為帕金森氏症是腦部神經退化的結果,現在則發現可能跟住在我們腸子裡的小小居民:「腸道菌」有很大的關係。

約有1%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會影響運動行為,一開始病人會出現不由自主地顫抖、走路不穩等情況,接著可能出現失智,伴隨著憂鬱、情緒問題及睡眠障礙,大約有1%以上的老年人患病,通常發生在60歲以後。很不樂觀的是,目前並沒有辦法治癒帕金森氏症,只能透過藥物或手術來舒緩症狀,病人平均只能存活7到14年,疾病後期,甚至會建議進入安寧治療,維護病患的生活品質。

美研究發現帕金森氏症與腸道菌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前的研究認為,帕金森氏症是由腦部黑質(substantia nigra)細胞的死亡所造成,但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卻找到了新證據,證實帕金森氏症與個人腸子內的細菌族群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分別蒐集了病患以及一般民眾的腸道菌來做比較,結果發現兩者的腸道菌在種類以及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帕金森氏症最早期的患者普遍有便秘的現象,或許也是腸道菌叢改變後的結果。另一組科學家,將帕金森氏患者的腸道菌打進老鼠體內,結果老鼠出現類似病徵,而且病情迅速惡化,由此可知帕金森氏症不完全是腦部退化的問題,跟腸道菌也有一定的關係。

腸道菌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衛兵

研究員Haydeh Payami表示:「腸道菌的平衡,對維持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腸道被稱為人的「第二個大腦」,腸道菌則是消化系統中的第一道防禦兵,他們負責分解不該出現在人體內的化學物質,像是除草劑、農藥,當然也包括帕金森氏症用藥。這次的研究也發現,每位病人對藥物的反應都不一樣,很有可能就是腸道菌的不同,決定了藥物在病人體內的藥效。另外也有研究發現,農夫比一般的民眾更容易得到帕金森氏症,因為平常接觸到的農藥較多,對腸道菌造的傷害也更大。

儘管目前還無法確定,是腸道菌的改變造成了帕金森氏症,還是因為帕金森氏症的病發才引起腸道菌叢的改變?但這次的新研究,為科學家開啟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觀點,或許這也會是未來治療甚至是預防帕金森氏症的新契機。

資料來源:

http://www.sciencealert.com/evidence-piles-up-linking-parkinson-s-disease-with-the-bacteria-in-our-gut

更多生醫新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