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不痛」就停藥 當心患部「變形」仍繼續

▲類風濕關節炎「不痛」就停藥,當心患部「變形」仍繼續。(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知名作家杏林子生病後不放棄生命的故事,讓類風濕性關節炎廣為世人所知。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教授羅淑芬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所引發的慢性疾病,好發於20~45歲的中年人,男女比為1:3。雖然患者可能會因關節變形影響日常生活,但若發病之初就積極治療,也有可能正常行動。

羅淑芬曾碰過一位30多歲的女病患,她因手腕、手肘、膝蓋等小關節連續「對稱疼痛」3個月,懷疑自己可能是得了類風濕關節炎前來就診,確診後因符合生物製劑使用標準,開始接受治療,施打後不僅關節的退化速度大為減緩,疼痛部位也因消炎藥物緩解,至今依然正常上班,不受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口長庚羅淑芬醫師。(圖/亞典行銷提供)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的症狀為全身各處關節所產生的「對稱性疼痛」,手指、手腕、膝蓋、腳踝是常見的發病處。羅淑芬說,台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友,雖然都希望早日控制病情,回復正常生活,但有許多患者在疼痛減輕後就「放鬆警戒」,疏忽規律用藥的重要性,殊不知體內發炎反應若正處於「活躍期」,關節仍會在「不痛」的狀態下繼續變形,進而影響身體活動例,讓治療進入惡性循環。

目前台灣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共有6項生物製劑與1項小分子藥物;前者為針劑,施打時間從兩週到2個月皆有,後者則為口服藥物,早晚各服用一次即可。羅淑芬說,目前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皆有納入健保給付,一旦經醫師評估符合D-mard標準,傳統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就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

▲醫師與病友會鼓勵病友積極面對疾病、積極治療,擁抱精彩人生。(圖/亞典行銷提供)

中華民國類風溼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張玲瑗理事長表示,RA病友多數為女性,且發病時人生正處於肩負育兒,持家工作的重要時期,常見病友因發病而無法照顧小孩、洗衣煮飯,影響工作及婚姻,讓病友感到愧疚與自責,除了疾病帶來的身體疼痛和問題外,心理也常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建議病友應與醫師配合持續治療,與與幾人一起面對疾病帶來的改變,才是愛自己與家人的最好表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