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體重低、器官未成熟 當心合併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所謂早產兒是指懷孕未滿37週的新生兒,又根據出生體重而分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及極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愈是早產,體重愈低,出生以後所面對的問題通常愈多。小兒科醫師也說,台灣地區一年大約有20 萬名新生兒,其中約有1萬2千至1萬6千名是早產兒。這些脆弱的小天使對我們從事新生兒照護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是一大挑戰,同時父母親的付出會比一般足月兒為多。


▲ 37週前出生就算 台灣年有萬名早產兒(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孕婦年齡小於18歲、大於40歲 易早產

早產的發生,大約只有一半能找到相關原因,包括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使用成癮藥物等;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梁翔醫師說,孕前狀况如懷孕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未婚懷孕及子宮閉鎖不全等現象;懷孕期狀况如感染、發燒、多胞胎、子宮有畸型及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畸型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產的預防比治療來得重要,胎兒能在母體的時間愈久,得到合併症的機會愈低。因為早產兒各器官的不成熟,常見的合併症包括,呼吸窘迫症候群、腦室內出血、開放性肺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及敗血症等;慢性肺病、視網膜病變及聽力影響等。這些合併症,不一定都會發生在每一個早產兒身上,所以嚴重程度也不大相同。

居家照護別抽菸、燒香 以免引發呼吸道疾病

早產兒出院返家後的照護,是父母親的一大挑戰。最令家長們擔心的是呼吸道疾病,因此居家環境應避免空氣污染,不要抽菸或燒香。另外,要特別注意預防感染,早產兒抵抗力低,照顧者要勤洗手,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及定期完成所有預防注射。

在生理成長或動作發展方面,注意身高、體重及頭圍是否配合矯正年齡,早產兒需要更多的營養才能追得上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其中部份長大後的寶寶也許有發展遲緩的問題,除了找出原因之外,儘早做相關復健更顯得重要。最後,梁翔醫師也說,早產是可以預防的,配合先進的科技,目前早產兒的照顧及癒後已有相當亮眼的成績,當然家長們的付出,才是成功的關鍵。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